回首頁
回首頁
 

台灣選舉之我見

◎ 鄭思捷



我們都知道﹐實行民主政治一定要舉辦選舉。但是﹐舉辦選舉不一定就是實行民主政治。我們都知道﹐一些集權﹑獨裁的國家都有全民選舉。但是它們不是民主國家。

民主政治的實行一定要支柱在(anchored)人民的自由權益(liberty)﹕言論﹑思想﹑新聞﹑集會﹑結社等自由。如果人民沒有這些自由的權益﹐只有選舉人民的代表的選舉權﹐並不表示民主政治的實施。

流亡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蔣氏父﹑子領導的國民黨執政時期﹐實行白色恐怖﹑戒嚴統治。沒有這些自由權益的台灣人民﹐仍然有選舉人民代表的權利。

當時台灣的選舉是這個流亡政府用來向世界表示﹐台灣實行民主政治﹐作為“民主櫥窗”的假相。這些選舉﹐對台灣人民來說﹐是他們反抗這個流亡政府的一個機會。當時黨外候選人應用他們超人的智慧和傑出的口才﹐走到國民黨政府“言論自由”所能容許的極限﹐啟發﹑喚醒台灣人民。當時台灣的民主運動﹐特別是台灣的選舉和島外的獨立運動是“一體兩面”。

這個流亡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堅稱它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堅持維護“萬年國會”﹐實行少數中國人統治多數台灣人的“南菲式的Apartheid”政治。這個國會和這些中國人民的代表並不需要向大多數台灣選民負責。

當時國民黨政府應用調換票箱﹐各種非法的手段﹐扭曲選舉結果。但是﹐明明知道既使選舉的成功﹐也不可能動搖中華民國政府﹐我們還是積極全力參與選舉。因為我們知道得很清楚﹐選舉只是一個手段﹐只是一個抗議的機會和教育人民的時機。當選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台灣獨立。因為我們知道台灣民主運動的成功只會幫助獨立運動的推展。

在廢除“萬年國會”和終止戒嚴法後﹐中華民國政府的這種Apartheid政治﹐就不再那麼明顯了。民進黨以台獨黨綱成立﹐可以說是台灣的民主運動和獨立運動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功明證。

很不幸﹐台灣民主運動的繼續發展不旦沒有如我們所願的助長獨立運動﹐反而掩沒了獨立運動。一九九六年中華民國政府總統由台灣選民直選。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李登輝(台灣人)以大多數的選票擊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彭明敏﹐代表台獨。在競選期間﹐李登輝向選民明確表示﹕“我不是台獨。”並且在選上總統後﹐以總統的身份向台灣人民指示﹕“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路。”從此﹐“台獨”在台灣的選舉﹐變成了“票房毒藥”。

在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執政期間﹐以雄厚的黨產﹑黑金﹑樁腳威脅利誘選民﹐再加上各種不民主的選舉制度﹐控制國會﹐鞏固國民黨政權。

李登輝向國際社會宣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必宣佈獨立。”絕大部分的知識分子肯定李登輝的成就﹐尊稱他為台灣的“民主之父”。台灣人民跟隨李登輝認同接受了這個流亡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竭開了李登輝的“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本來以為李登輝會帶領台灣人民脫離中華民國的“出埃及”﹐反而變成誘領台灣人民維護中華民國的“入埃及”。

二000年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政府總統。但是獨立運動並沒有因為民進黨的執政﹐而如我們的意願膨勃發展。陳水扁雖然換了李登輝的“湯”﹐沒有換中華民國這個“藥”。陳水扁向國際社會宣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陳水扁以”政黨輪替“競選總統﹐認同接受中華民國體制。在當選總統後﹐以總統的身份向台灣人民指示﹕現在“要用台灣的名義走入國際社會是自欺欺人。”

到此﹐台灣的民主運動﹐尤其是台灣的選舉﹐完全毀棄(over-rule)台灣獨立運動。

二00八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以“和解共生”競選。這也是換了陳水扁的“湯”﹐但是沒有換中華民國這個“藥”。

台灣歷年來的選舉﹐只“合法化”中華民國體制﹐並沒有利於獨立運動﹔甚至選舉的結果﹐傷害了獨立運動。因此﹐我們之中﹐有些人發起抵制台灣的選舉。他們認為參與台灣的選舉﹐就是認同中華民國體制。

我們一定要把台灣的選舉看成為﹐一種非暴力的獨立運動。我們一定要以台灣獨立的目標對抗國民黨的“終極統一”﹐積極全力參與選舉。

所以﹐問題並不在我們應該抵制或參與台灣的選舉﹔而是我們要不要以台獨的政見競選。任何台灣的選舉﹐地方的也好﹐中央的也好﹐都是教育﹑喚醒台灣人民認識台灣獨立是台灣人的唯一生路。我們不能只空喊“當選”﹑“當選”﹐也不應該給台灣選民不實的經濟允諾。我們一定要利用選舉的機會勸導﹑說服台灣選民認識﹕只有健全的政治﹐才可能有繁榮的經濟。

如果我們堅持台灣獨立的理念﹐既使選舉失敗﹐台灣獨立還是有希望。如果我們放棄了台獨理念﹐而贏了選舉﹐我們就是贏了戰場(battle)﹐而失去了戰爭(war)。李登輝和陳水扁﹐沒有以台灣獨立的理念﹐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很明白地驗證了這個看法。

2010-09-08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