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受家屬的委託前往探視陳前總統兩次,發現其精神健康問題嚴重,需要治療。尤其是過去四年,因為擔心特殊的身份引起不必要的騷擾,獄方23.5小時「保護」他,讓他留在牢房之內,沒有到工場活動,形同禁閉。這樣的禁閉,是所謂「知覺剝奪」(sensory deprivation)。有些人會因為知覺剝奪而產生意識的變化,合併出現幻覺與妄想。四年來,陳前總統努力讓自己調適禁閉的生活,沒有讓自己精神崩潰,但是身體上的不適已經充分反應他精神上的嚴重困擾。
綜合診察的結果,顯示他有兩種精神疾病,一種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另一種是「重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後者顯然是前者未處理而併發的精神疾病。
陳前總統遭遇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其中最主要的傷害事件是被特偵組檢察官偵訊後羈押,被戴上手銬的時候,突然湧現憤怒、恐懼、害怕與無助的複雜情緒;四年來仍然惡夢連連,不停出現被戴上手銬、人格被污蔑、家人遭受羞辱的種種影像與畫面。陳前總統有至少三次自殺行為(其中兩次是絕食),想要解脫痛苦;心理傷害使他後來每次出庭應訊都相當痛苦,幾乎都要放棄。經過自己不斷的掙扎,認為自己絕對不可以垮下來,絕對不能被打倒,而撐下至今。
重大生活事件如牢獄之災引起的急性壓力反應,假如一個月之內沒有緩解,則應該接受心理治療或諮商輔導,甚至藥物治療,使複雜的情緒與心理的衝突獲得舒緩。顯然陳前總統在這四年中,嚴重的心理創傷沒有獲得適當的協助與處理,從而持續引發情緒低落與憂傷。陳前總統感覺生活了無樂趣,食慾低落,體力很差,淺睡而容易醒來,早醒,度日如年,認為自己做錯事害了家人,辜負了支持者,想要死的念頭仍然存在。這樣的情緒已持續至少兩年,從未接受適當的治療。
身為卸任總統,應該給予他活動、治療與思考的環境空間,但是目前對陳前總統的處遇是高度的隔離、羞辱其人格、精神上的凌虐,對他非常不公平。
做為醫療者,我有責任強烈的建議:陳前總統目前身心狀況嚴重的程度,應該給予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陳前總統必需離開監獄,改變生活環境,這是對他精神健康問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也是最基本的人道考量。
陳喬琪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 cchen@tmu.edu.tw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顧問 cchen@tpech.gov.tw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前臺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2012年7月3日
Chiao-Chicy Chen, MD, PhD, Prof
Senior Staff Psychiatrist,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Senior Advisor, Taipei City Hospital,
Adjunc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rensic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rector Emeritus, Taipei City Psychiatric Center,
Past President, Taiwanese Society of Psychiatry
cchen@tmu.edu.tw
cchen@tpech.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