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前言】六日下午,謝長廷參訪七九八藝術區時強調,訪問大陸原本沒有要跟政治人物見面,但前晚來了北京之後,有些朋友就說要介紹誰來認識、要來溝通或對話,「基本上,我都沒有排斥」。
【結果】中共安排一個極為敏感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和謝長廷餐敘。 該協會是道道地地的軍方智庫。

 

謝辦不識辛旗 情報戰落下風

旺報 【特派員林琮盛/專題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初次到北京,他坦承說,對大陸「很陌生」。確實,謝長廷辦公室一行人北京行的表現,對大陸官方情報蒐集和理解,仍有待加強。

首先是餐敘問題。據悉,這次謝長廷辦公室為了不讓外界「有話說」,除了車輛交通、官員會見和餐敘行程外,全是由謝辦一手包辦。問題就出在「餐敘」。大陸官方安排了一個極為敏感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和謝長廷餐敘。

該協會負責接待作東宴請謝辦的副會長李曉華,本身就是「解放軍總政治部」的少將;而原定要出席午宴,卻不克趕回京的常務副會長邢運明,則身兼「解放軍總政治部」少將。該協會是道道地地的軍方智庫

然而,謝辦人員對該協會似乎未做好行前功課,連吃飯對象的底細都不甚明瞭,認為是「純民間的文化交流」。有人還稱:「這是為當天下午安排北京798藝術園區前的一個小暖身」。

謝辦人員還端著名片告訴記者:「他們說,這是最近幾年前剛成立的單位」;當被記者問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少將副會長辛旗是否也出席午宴時,謝辦幾位人員更面露「他是誰?」的詭異表情。顯見,對如此敏感的餐敘對象,在情報戰上,謝辦就先落居下風。

其次,謝辦對大陸政府理解不足,也在新聞稿上鬧笑話。上周六晚間,王毅會見完謝長廷後,謝辦立即發出一份新聞稿,證實「謝王會」,以示公開透明。新聞稿是以隨團立委李應元的身分發出,文中竟出現「感謝『各地的國台辦』協助」字眼。

謝辦似乎「慣性」認為,大陸各省市區都各別設立一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此次謝辦不諳北京官場的「水深」表現,著實令不少駐京台媒搖頭:「謝長廷已被完全摸底了」。

2012-10-09

=========================================================

剖析辛旗的統戰言語

作家 / 岳將軍 / dadada的部落格
http://betablog.udn.com/Generalxen/4457635

筆者一連貼了三篇辛旗最近發表的言論,其目的是讓大家瞭一下辛旗這個當紅的統戰打手,是在如何的進行對台灣的統戰宣傳工作。

辛旗這個人的基本資料是(1961年12月生於北京,哲學碩士、歷史學碩士。現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台灣研究會、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評定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1985年開始從事台灣問題和中國思想史研究,多次受政府機構委託從事台灣問題專題分析,參與中國政府對台文告起草。

著作有..
《中國歷代思想史──魏晉南北朝卷》(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諸神的爭吵──國際衝突中的宗教根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魏晉哲人阮籍評傳》(台灣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版)
《文化新視野──看世界、論中國、說台灣》(華藝出版社1996年版)
《百年的沉思──回顧20世紀主導人類發展的文化觀念》(華藝出版社2000年版)
《轉型期的台灣政治》
《台灣憲政改革剖析》

主要學術論文:
《台灣社會三階段變遷論》
《國際戰略環境的變化與台灣問題》

他目前的職務是「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的副會長,是中共解放軍的現階少將,也就是現役軍人,令人奇怪的是聽說他還在上校時候就曾到台灣的政治大學來進修,在台灣住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對台灣政治社會有相當深入的瞭解,回大陸後被中共中央統戰部門賞識,派到統戰部的外圍組織---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當秘書長,去年晉升解放軍少將後也晉升副會長。可說是一位不務正業的解放軍幹部,不過也可以看出中共對人才的運用是沒有什麼界限的,為了對台統戰更是靈活設置組織的,為了進行對台的統戰工作更是不遺力的。

自九月二十日至九月二十三日在香港舉行的「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是中共每年最大最重要的統戰大拜拜,辛旗在這樣的場合,所發表的言論當然是中共的統戰宣傳話語了。值得注意的是辛旗所宣稱的他所提出的「意見」是透過新思維所產新看法與新主張。平心而論辛旗的論調就中共的統戰論調而言的確是前所未見的新樣子、新包裝,但是打開包裝紙後,讓人看到的卻是陳腐的東西。不管是從治權談到主權或是從主權談到治權,其主軸就是台灣政府只能有治權而沒有主權,乍聽之下好像是有些道理的,台灣是只有治權而沒有主權的,可是深思後也不難發覺其荒謬性,因為辛旗的言論基礎建立在一句幾十年前毛主席的老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從這句衍生出來的思維、產生出來的理念,當然台灣是沒有主權只有治權的。所以辛旗先生的理念就他本身而言是沒錯的,對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所出生的中國人而言也是沒錯的,對今天大多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而言也還是沒錯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個中華民國的,特別是像辛旗先生這一類在新中國成立出生,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成長的新中國的青年,他們只記得毛主席、毛爺爺給他們說的話,被毛主席騙了還不知道。

因此辛旗所提出來的主張當然是徧差的錯誤的,不過對於一個曾經在台灣生活過一段的時間,在大學而且是政治大學進修過的學者而言,不能單從認知的錯誤來作判斷他,而必須從他是不是有更深層的思維,找到了台灣社會的弱點,覺得有機可趁,而適時的推出了他所謂的新思維與新主張。換言之我們必須作自我檢討,是不是台灣的政治人物給了辛旗先生一種錯覺,讓他覺在台灣「中華民國」已經被人們逐漸的遺忘了,是不是為了擱置爭議而把中華民國給擱置掉了。

讓我們認真的看一下辛旗所提的兩點議吧..

第1, 用「共同推動和實現一個政治上統一的中國」的觀念化解「一個中國」內涵的爭議。他表示,目前兩岸在一個中國內涵上儘管存在較大分歧,但在法理上都認同一個中國;未來兩岸應拋開爭議,站在更宏觀和前瞻的高度,本著尊重歷史與現實,通過平等協商,結束敵對狀態,共同參與規劃未來中國完全統一的模式、方法、階段和步驟,共同設計一種合情合理的政治性安排,包括兩岸統一的政治綱領,兩岸各自治轄權力的關係,兩岸軍事關係中安全互信機制的問題,兩岸民眾自由遷徙及享受國民待遇問題等。

第2, 以「治權談判」化解「主權」爭議。辛旗提出,「主權完整,內外有別,治權談判,漸進統一」。「主權完整」就是雙方都秉持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中國只有一個,主權不可分割,兩岸中國人都共同享有中國主權。

「內外有別」就是在對外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代表兩岸處理外交和國際關係重大事務上的一個中國行使主權;台灣在統一之前可單獨處理國際交往中的一些具體事務。在對內方面,按內戰遺留問題解決雙方政治分歧,不涉及主權爭議,也不需要任何外部勢力介入或所謂「國際擔保」。

辛旗的建議迄今未見總統府作出回應,也未見國民黨及其智庫作出回應,甚至沒見到此間廣大的學者專家作出回應。就連以前在台灣每個人都常聽到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也沒人再提起了,真是教人納悶的了。

事實上辛旗對主權、治權在程序是搞錯了,嚴重的本末倒置了,兩岸談判必須先談主權問題,而後才能談到治權的問題。

當然另一個錯誤,就是所對「一個中國」的認知,辛旗認為「一個中國」的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辛旗先生在發言之前實在是先回顧一下鄧小平主席、江澤民主席對「一個中國」的認知。

筆者只能指出辛旗先生的錯誤之處,至於在中華民國、在台灣我們要如何因應,應該是由政府的相關單位、國民黨及其智庫作回應的。筆者才疏學淺照說還輪不到站出來說話的,但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也只得強出頭了。希望能發揮一點抛磚引玉的作用,激發學者專們一起來批判辛旗的統戰言論。

2010-09-30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