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轉型正義第一步 陳師孟促蔡總統速補提監委

「扁案可由監察院解套」,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今天建議,目前27席監委中,有16位監委由前總統馬英九提名擔任,若總統蔡英文立刻補提名11位,在民進黨國會多數下可望獲通過,轉型正義案件通過的機率也將增加,扁案也可望獲得解套。

至於蔡總統提及設立「真相及和解委員會」,他認為,必須要3年後才有報告,「實在是有點太慢了」,但何必等3年?「監察院還比較快」。他也強調,扁案不該視為個人冤屈,而是轉型正義案件。

陳師孟受訪時也補充說,若用監院的彈劾權,「真相委員會就沒有太大的用處,不如把原先的和解委員會的委員來做監委,馬上就可以行使職權了,你叫他們三年寫一個報告,報告以後誰來執行?或報告裏的意見有執行權力的,如法務部不願意做,有什麼樣的強制性」。

記者再追問,立院會期預計七月結束,是否來得及處理?陳師孟說,只要蔡總統願意,把名單送到立法院,「立法院現在都是民進黨多數,要通過這十一個人毫無問題」。

他說明,蔡過去曾提到,真相與調查委員會每黨成員不超過三人,「意思是要大家平衡,但合議制、委員兼顧各方,會不會完全做白工?新黨的委員會支持嗎」?監委被提名後,就是要做這件事(轉型正義),不能分贓。而蔡總統強調的司法改革也能透過監院來處理,一併考量。

「綠色逗陣」今(28)日下午舉辦座談,邀請陳師孟主講「轉型正義:怎樣做才有效?兼論扁案的解套」,陳師孟做出以上表示。

陳師孟說,蔡總統現在已就任,監察院有27位委員的編制,馬英九提名立院通過的有16位,還有11位的缺沒補,蔡總統應該要立刻提名11位監察委員,「不是要去管法官有沒有性騷擾、有沒有收賄、佔人家車子」,就是要把所有轉型正義代表性的案件,一就任之後馬上拿出來檢討、開審查會。

陳師孟說,若九位審查委員開會,過半數五位同意,就可以通過彈劾,這個法官,至少讓社會大眾能看到,作惡的這些人,總有一天會遭到報應,「對扁案、對其他社會不正義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會遭到報應」,也許他們的後課可能是記過或撤職,但只要監院能把彈劾案通過的話,「在我看來就是轉型正義踏出第一步」。

陳師孟接著表示,「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轉型正義有懲處加害者,彈劾就是一種懲處,第二是要調查真相,要通過審議,當然是要調查真相」。

他說,最後,對受害者平反,也許這受害者不是完全得到財產上的平反,案子可能是彈劾掉之後,換另外法官來做,但受害者在法官判扁20年,被彈劾掉,扁「至少在社會上名譽恢復,以一個無罪推定的狀態再接受一個新的調查。像現在這樣被判有罪的話,對他來講是非常不公平」。

陳師孟也說,他有稍微計算一下,16個國民黨提名,和11個蔡總統提名的,在27個人要隨機抽出9位,有5位是從蔡總統提名,也就是從16人之中抽出4位,11人中抽出5位的機率是多少?他算一下大概是二成的機率,「委員會可由5位新監委、4位老監委組成,只要有5個組成,通過半數就沒問題」。

「雖然只有2成,但是很好玩的是,你如果只有熟悉機率理論,抽1次只有2成贏率,但連續抽4次,例如提出四個轉型正義案,通過其中一件的機率,就可提升到六成左右」,曾任經濟系教授的陳師孟說,更何況國民黨16位監委,也有一些是「西瓜派」,到時可能棄暗投明,支持這邊提案,轉型正義並不是這麼困難,沒有可能。

陳師孟也整理各界處理扁案的提議並做比較。他說,有人提特赦、大赦,再審、非常上訴、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就可以了。他強調,扁案應看成「轉型正義」的案件,而不是個人受到冤屈而已。

他表示,從轉型正義來看「特赦、大赦」未符合轉型正義目的,特赦沒真相釐清的作用,對受害者也沒有平反作用,且針對一個人,大赦也一樣,且過於浮濫,對加害者的究責也沒有,對審判扁案的前法官蔡守訓「毫髮無傷」,只有再審和非常上訴有釐清真相、和受害者平反的可能,但沒有賠償和懲治加害者。

至於蔡總統提到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陳師孟表示,他的理解是要成立委員會,3年後要提報告,但釐清真相、受害者平反有效果,但對加害者「和解,認罪就寬恕」,就後續影響而言,三年以後再來看報告,「實在是有點太慢了」,只有用監察權會有一些有效性。

他也釐清,在落實轉型正義是否有些限制,包括在體制內特赦、大赦,體制外只有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比較像體制外,監察權屬於體制內。監院、真相委員會時效限制他不是太有把握,特赦、大赦有時效性,「不太可能蔡總統去特赦當初228時的彭孟緝等人,好像變得很奇怪」,而非常上訴則要新的證據。

此外陳師孟說,像特赦、大赦、非常上訴這些作法,都是判決有罪的才有,但像過去像前華揚史威靈公司前董事長及執行長郭清江或其他政務官,「有一些不起訴,但過程中受到檢察官的羞辱、刁難,在監察權行使時也一樣可處理」。

他舉例,像郭清江被限制出境一年多,一點理由都沒有,但最後不起訴,這種檢察官也應用檢察權處理。最後還有一些政治考量,至於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只是提出報告,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執行力」。他最後也解釋,用了為扁案「解套」二字,是因為認為靠監院彈劾未必能完全解決,但至少他覺得這是轉型正義的起步。

民報 記者唐詩/台北報導 2016-05-28 16:16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