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已產生的情況下,對於綠營的支持者來說,現在最關心的是下一步怎樣打敗馬英九,贏得2012的總統大選。換句話說,在這場總統位置的競爭中,蔡英文需要出哪幾張牌,才可能戰勝國民黨?
2012這場選戰絕不是輕鬆的一戰,要想打敗馬英九,綠營領導人至少應該在政治、經濟、文化這三個主要領域,旗幟鮮明地打出自己的主張,要跟國民黨有明顯的區隔,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本陣營的激情和士氣。
第一,在政治上,要打國家主權牌
如果你跟馬英九打什麼照顧弱勢群體呵,增加補助金呵等等,那些既不是台灣的根本問題,也很難打過國民黨。因為你說照顧弱勢群體,他可以喊得更響,而且他有執政權,更可以大筆一揮,慷國家之慨,給所謂弱勢群體撒點什麼好處,一攬子收買人心。所以在這一點上在野黨沒有優勢。你說要建一座橋,他說建兩座;你說發一千萬對窮人的補助,他說發兩千萬,比你還多。但是,你說中國台灣是兩個國家,馬英九們立刻就住嘴了,就不敢說了。而這一點是台海兩岸的現實和真實,你要強調這個現實,敢於說出這個真實。兩岸是兩個國家,是一中一台,這是馬英九們絕對不敢講的,因為他們怕共產黨。但台灣的老百姓可不像國民黨那麼怕共產黨,他們需要敢說真話的人。
而且這種打國家主權牌的策略,以往是有效果的。在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的最後一場造勢大會演講,強調要保住台灣的主權。而2004年陳水扁更突出國家主權牌,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不屬於對岸中國,強調台灣人當家作主。包括228全台灣手牽手,都是強調台灣人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種選戰主軸,不僅正確、真正是為台灣的前途著想,為台灣人民謀利益,而且也是贏得選戰的最有力的一張綠營自己的牌。
陳水扁兩次選總統,兩次贏了大選,都打了國家認同牌。而上次總統大選,謝長廷慘敗,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一路走中間路線,直到最後一場造勢大會,才開始聲嘶力竭地喊台灣主權,但這個台灣已經太晚了。謝長廷還表示,他是故意跟馬英九差不多,這樣就可以贏得中間選民。結果怎麼樣呢,是大輸了二百萬票。很簡單,你跟國民黨沒有明顯區隔,選民憑什麼一定要選你?所以,能不能打國家認同牌,不僅關係到為「誰」的利益而打這場選戰的問題,也是能不能「贏得」2012的關鍵。
我從來都強調,中間選民是靠聲勢吸引過來的。不客氣地說,中間選民就是一群沒有自己大腦的人,他們沒什麼理念,什麼都不太清楚。所以是哪邊風聲大,就跟哪邊走,而絕不是靠妥協理念就能拉攏過來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沒理念。你把他震住,他就連滾帶爬地跟你走了。但靠什麼震住他們?靠你眾志成城的氣勢。氣勢怎麼來?靠能振奮人心的願景,那就是建立一個台灣人自己做主人的獨立國家。而綠營如果沒有建立獨立國家的清晰、明確的願景,就沒有最終贏過國民黨的可能。
第二,經濟上不能跟國民黨比賽傾斜中國
蔡英文可以打的第二張牌在經濟領域。如果她要跟馬英九政府比賽看誰更能跟中國改善關係,誰能更好地利用中國這塊經濟肥肉,那民進黨也沒法跟國民黨比。因為你剛要給中國鞠躬,希望他給點經濟好處,國民黨已經跪下了。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清楚的,在北京那裡,他們是把國民黨,所謂外省人,看作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所以在向中國傾斜的政策上,你怎麼能比得過國民黨?在心理上,北京絕不會把民進黨看做是一家人,不會信賴你。所以,在經濟政策上,不能跟馬英九比賽,看誰更會討好中國。而是必須跟馬英九有明確的區隔。
怎麼區隔?國民黨的政策很明顯,就是全面傾中,包括跟中國簽署艾克法等等,全面經濟連結。那麼民進黨的經濟政策,就應該強調跟世界連結。怎麼連結?吸引外資,讓國際社會願意到台灣投資。怎麼吸引外資?從香港到美國,從俄國到歐洲,全部的經驗都是,要降低稅收,要小政府,要減少限制企業發展的規章。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全世界的商人,都是喜歡稅率低的地方,因為這樣他才會獲利,才會發財。像香港,為什麼在回歸中國之前,多年來都是全球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地方?就是因為它沒有那麼多稅,有充分的經濟自由,有最低的稅率,所以全世界的商人都往那裡跑。
所以民進黨的經濟政策,應該是提出大幅削減政府的稅收,尤其是企業、商業利潤的稅。通過降低稅收,廢除限制企業發展的種種規定,縮小政府規模等等,來充分的市場經濟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吸引外資,改善台灣的經濟狀況,增加國際競爭力。另外,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應該給中小企業減稅,給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空間,這才是刺激台灣經濟增長的最有效、最正確的道路。而實際上,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都是靠的是中小企業的壯大。
第三,結束大中國主義主導的文化
在文化領域,民進黨應該有勇氣喊出來,要結束大中國主義主導的文化。今天台灣的問題,表面是藍綠之爭、國家認同之爭,但從最根本上來講,是文化價值取向之爭。面對台灣目前的困境,有些台灣朋友跟我說,我們台灣人的特點是怕死,愛錢,愛面子。其實這不是台灣人的問題,是中國文化的問題,是中國文化中那些負面的東西毒害了台灣,毒化了台灣人。什麼叫台灣人,什麼叫中國人?不是你出生在台灣就是台灣人,出生在中國就是中國人。真正能定義人到底屬於「哪裡人」的根本性的東西,是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像我自己,我更定義自己是美國人。因為我選擇美國的主體價值,強調個體主義,尊重個體選擇權的價值,那是在自由的火炬下,每個人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價值。
所以,綠營要有勇氣、有膽量,喊出台灣應該走出中國群體主義、沙文主義文化的陰影,走向美國式的尊重個人權利的文化價值。這點也是馬英九絕不敢喊,也不想喊的。這也是一個既正確,又跟國民黨有區隔的口號。
所以,概括說來,蔡英文只有清晰、明確地在國家認同上打台灣牌,在經濟上打減稅、小政府牌,在文化上打西方的尊重個人權利牌,才可能為台灣人民贏得總統府,並真正贏得台灣人民的利益。
——根據2011年4月29日「長青論壇」整理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caochangq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