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曹長青:《泰坦尼克號:不沉的人性光芒》(連載17)

第17章:「泰坦尼克熱」

在奧斯卡頒獎之前,有記者問另一個也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公司老板,他是否認為《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會席卷奧斯卡,他說:「你我都知道,它曾沉過一次。」

但《泰坦尼克號》這次可是「永不沉沒」,一舉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歌曲、最佳音響等11項大獎。在好萊塢的歷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賓漢》(Ben-Hur) 得到過11項奧斯卡獎。《泰坦尼克號》等於平了影史記錄。好萊塢出品的影片,獲獎超過兩位數的,加上《泰坦尼克號》只有三部。轟動全球的《飄》(Gone With The Wind),才得了8項奧斯卡獎。

而《泰坦尼克號》獲得奧斯卡14項提名,也是平了影史記錄。好萊塢出品的影片,只有1950年的《慧星美人》(All About Eve)獲得過14項奧斯卡提名。

權威的《紐約時報》影評家馬斯林讚美道:卡梅隆的不同凡響的《泰坦尼克號》是近年來第一個讓人想起當年電影《飄》的轟動與輝煌。在今天到處充斥着沒有意義的小把戲和過眼就忘的影視世界,這個3小時14分鐘銀幕下的經歷,在扣人心弦的高科技下,緊緊地把所有觀眾吸引到一個美得令人心碎的失落世界,仿佛「泰坦尼克號」又浮出水面,帶着所有的觀眾和船上的人一起再一次走完那個旅程。

《芝加哥論壇報》的知名影評家威明頓寫道: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把我們席卷到一個輝煌、美麗和激動人心的世界。沒有這部電影,不可想像會有這樣一個魔幻的現實。

卡梅隆作為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領獎者,兩次到奧斯卡台上領取金像獎座並致詞。在美國,每年的「奧斯卡頒獎晚會」是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之一,那些影迷們把它視為和「感恩節」的晚餐一樣重要。在全美,有八千萬人觀看,等於差不多每四個美國人就有一人觀看。而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電視轉播,觀眾達十億之多,等於這個地球上每六個人就有一人收看。

在這全球十億電視觀眾面前,卡梅隆春風得意,欣喜若狂,他在最後領取最佳影片獎時,在台上高舉着「奧斯卡金像」高聲喊道:「我是世界之王!」

第二天,《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富蘭克.里奇就在他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在好萊塢導演的謙恭的傳統中,卡梅隆這樣大喊大叫『我是世界之王』顯得太傲慢。而正是傲慢葬送了『泰坦尼克號』巨輪。」

對於卡梅隆的大手筆花錢,新聞界也一直多有批評,在好萊塢也不一帆風順。卡梅隆說:「我每次拍片他們都說那是電影史上最貴的片子。」為了表示對片子的花費負責,更為了說服投資者,卡梅隆在拍攝《泰坦尼克號》前,放棄了自己應得的八百萬美元導演費,也放棄了編輯費、製片費和影片的利潤分成。卡梅隆前後花了三年的時間,但他只拿了這部電影的編劇費。卡梅隆說,「我免費製作這部影片,我喜歡做別人做不了的事。」

這部影片不僅是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影片,也創造了票房的「不沉」記錄:成為全球最賺錢的片子,當然也是全球觀眾最多的電影。美國《環球》雜誌報道說,《泰坦尼克號》在贏得11項奧斯卡之後可能賺到20億,所以給影片投資的派拉蒙電影公司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準備獎勵卡梅隆2500萬美元。

《泰坦尼克號》帶起了「浪潮」

當年「泰坦尼克號」載着滿船財富沉入了大西洋;今天,《泰坦尼克號》電影卻為所有和這艘船有關的物品帶來金錢和收獲。

五十年代出版的「泰坦尼克號」的書和小冊子,當時不到一美元,現在升值到40至50美元。沉船事件時的一個手寫的「倖存者名單」,在拍賣會上現以5000美元售出,而且沒有人知道誰寫的這個名單,為什麼寫它。美國的商店裡,出售有「泰坦尼克號」字樣的皮帶、鑰匙鏈、恤衫和複製的「泰坦尼克號」小模型;還有「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大副默多克等主要船員和乘客頭像的撲克牌。連裝在汽車前的保險杠,也有「泰坦尼克號」牌的。

《泰坦尼克號》電影乘風破浪,在全球範圍掀起了「波浪」。各種領域、各種生意,都想「搭乘」《泰坦尼克號》。在紐約的曼哈頓萊辛頓大道上的全球最大的圖書連鎖店「龐諾」裡面擺着幾十萬種圖書,一般平裝書價格都在六美元以下,但標價20美元的「泰坦尼克號」電影畫冊一直是讀者的最愛之一。自電影上映之後,包括這本畫冊在內,共有四種關於「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書曾高居《紐約時報》的暢銷榜。四種同一題材的書能同時上暢銷榜是非常罕見的。

在日本,電影上映後,日本書商特別製作的大型電影劇照集,一本定價相當於240元人民幣,被搶銷一空。在台灣,據五十年代美國出版的報道文學作家沃爾夫.路德的《難忘的一夜》翻譯成的《泰坦尼克號沉沒記》一出版上市就攀到港台兩地的暢銷書榜首。

在美國,更是瘋狂,有人會花25美元購買號稱是「泰坦尼克號」巨輪殘存的煤塊,或花95美元買一件電影《泰坦尼克號》中使用過的道具救生衣,而且一千件救生衣已全部銷售一空。電影裡的道具救生艇一艘叫價二萬五千美元,美國一家名叫彼德曼的郵購公司已賣出六艘。

《泰坦尼克號》電影紅透了半邊天,也帶動了其他和「泰坦尼克號」有關的藝術。「泰坦尼克號」歌劇,現在是紐約「百老彙」歌劇院最叫座的節目之一。而那個聽碎了人心的「我的心永在」的電影主題歌,成為全球最受大眾歡迎的歌曲之一。在美國,這個歌帶曾很長時間都高居音樂暢銷榜之首。

創作這支歌曲的作曲家詹姆斯.霍納曾七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歌曲提名,但每次都和奧斯卡擦肩而過。這次,霍納以《泰坦尼克號》電影主題曲「我的心永在」一舉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原作歌曲」和「最佳原作配樂」兩項大獎。霍納創作的這顆「活着的心」,跳蕩在千家萬戶,那凄美柔情、潺然流動的曲調,讓無數的人聽之落淚。

在《泰坦尼克號》上演前,美國經營北大西洋輪船客運的公司都提心吊膽,擔心擔心人們看了這樣沉船的電影更不敢乘坐輪船穿越大西洋了。加州的世界旅遊公司的老板湯姆.傑克遜說:「我們聽說要演這個電影,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擔心乘客都讓它給嚇跑了。」

但出乎這些輪船公司老板意料的是,乘客不僅沒有被嚇跑,反而這個電影為輪船公司招來了更多的乘客。電影放映後,多數在大西洋上經營客運的輪船公司,乘客訂票率都大幅上升。邁阿密一家輪船公司,經營從邁阿密到英國的輪船客運,公司經理說,他們賣出的船票比以前更多。「荷蘭美國輪船公司」的經理說,自這個電影上演後,他們公司的船票售出比率上升了15%。原來乘客大多都是50歲以上的人,現在一下子來了很多年輕人,有一些學生成群結隊坐輪船來體驗「泰坦尼克號」的浪漫。更有新婚夫婦來坐船度蜜月。來自紐約的約翰.布蘭德和新娘子科琳.墨菲原來準備坐飛機去斐濟或巴黎度蜜月,但看了《泰坦尼克號》後立刻改變了主意,決定坐12天的輪船從紐約去地中海國家。他倆說:「看完這個浪漫的電影,使我們覺得非坐輪船不可。」這是這對年輕人第一次坐輪船橫渡大西洋。

輪船公司現在擔心的是,他們的客輪遠沒有「泰坦尼克號」豪華。但輪船公司的經理們都保證,他們船的救生艇可比「泰坦尼克號」多,每個乘客都有位置。因為這些看完電影來乘船的青年人,上船的第一件事是查看救生艇夠不夠。讓這些青年乘客比較失望的是,他們要像電影中的傑克和露絲一樣到船頭桅桿那裡,體驗一下隨船「飛翔」的滋味,但所有的輪船,這個地點都不許乘客進入,怕有危險。

輪船公司看到乘客大幅度上升,馬上準備增加客輪,而且是更大的客輪。大西洋客運上增加八艘輪船,其中最大的一艘是「輝煌王子號」,她有17層甲板,比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還高九米,能夠裝載2600乘客,比「泰坦尼克號」乘客量還大,而且造價是「泰坦尼克號」的60倍,達到四億五千萬美元。

而洛杉磯的一個富豪,看到「泰坦尼克號」這麼有誘惑力,他靈機一動,要投資15億美元再造三艘和「泰坦尼克號」一模一樣的巨輪,通航在當年的航線,一個房間每晚收費一千美元。

連那些「泰坦尼克號」的倖存者也成了名人。雖然他們中很多當時只是很小的孩子,對「泰坦尼克號」沉船毫無記憶。但每一個「倖存者」去世,《紐約時報》都會在「訃告版」發消息,通常這是社會名流才能得到的榮耀。

「泰坦尼克號」現在已不僅僅是一艘沉船的名字,而成了一個專用名詞,表示有難,或事情失敗。而且也成了一個政治術語,表示仕途出了致命的麻煩。例如,近年的美國總統福特、卡特和里根,都在總統任上,被媒體稱前途已成「泰坦尼克號」。而英國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做首相時,倫敦的報紙稱她與國會的關係是「泰坦尼克號」和冰山。連納粹的宣傳大師戈培爾當年也用「泰坦尼克號」形容英國即將沉沒投降,根本沒有抵抗德國飛機轟炸的能力。

距今百年的一個沉船事件,當時引起轟動,而且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轟動,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過。

人類有太多的災難

「泰坦尼克號」為什麼至今仍能如此令世人牽腸掛肚、留戀忘懷?因為它是人類20世紀第一個最大的海上災難,一下子有1500多人喪生?但想想也不盡然。在人類歷史上,災難太多了。僅僅20世紀,就有兩次世界大戰,這些戰爭使幾千萬人死亡。生命的損失,幾乎每一天都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發生。那些死亡,那些災難,為什麼沒有引起人們像對「泰坦尼克號」那般的關注呢?發生在近百年前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到底因為什麼那樣令人夢魂繚繞?總結起來,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她是人類建造的最大的可移動物。

她是人類掌握現代科技,充滿信心地進入二十世紀的象徵。當時的各種造船數據都表明,這是一艘絕不可能沉沒的巨輪,被稱為「上帝也無法叫它下墜」的「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但是她謎一樣地在兩個多小時內就沉入大西洋底,使1500多人喪生,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上災難。她沉沒後,70多年人們都找不到她究竟沉睡在哪裡。她的沉沒,她的無影無蹤,都充滿了神秘性,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第二,她的豪華,即使今天的航船也無法相比。

她的排水量達六萬五千噸,長度有270米,半里多地長;高度相當於11層大樓。僅船身上的大煙囪的高度,就有兩個天安門城樓高。以今天的造船技術來看,即使一般的航空母艦在噸位上也沒法和當年的「泰坦尼克號」相比。

「泰坦尼克號」上的設備和裝璜,在豪華程度上可與帝王的宮殿相比。她的最豪華的房間,連接私人專用甲板,一晚收費高達4350美元。這可是當年的錢啊!如果折合成今天的價值,它相當於近10萬美元。即使在今天旅館業,一個房間要價每晚四千美元以上的也鳳毛麟角,都被稱作「總統套房」了。

例如聯合國成立50周年時,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元首雲集紐約參加紀念活動。報上曾刊出哪個國家領導人住什麼等級的賓館、花銷多少的趣聞。其中美國總統克林頓下塌的旅館最貴,每晚是5000美元。可見當年「泰坦尼克號」要價4300多美元一晚的頭等艙是怎麼個豪華程度。而且船上還帶了奶牛,就是為了使乘客能喝上新鮮的牛奶。

今天,在全世界的水域上,都找不到這麼豪華裝璜、收費昂貴的輪船了。當年那種昂貴的房間只屬於記憶和想像了。今天的飛機上雖有頭等艙和經濟艙之分,但差別很小,頭等艙只不過寬敞一些、稍微舒服一點而已。當代的飛機、輪船和火車,已不再像當年的「泰坦尼克號」那樣給大富豪們擺闊的機會了。有錢你就買私人飛機自己享受去吧。

第三,船上高度集中了當時的名人和富豪

乘客們上船時,船上準備了乘客名單,人們爭相傳閱,在上面尋找那些名人和富豪的名字。他們中有總統的武官、鋼鐵大王、船王、鐵路大亨、石油巨頭等,而且侍從上百,美女如雲。夜總會不僅豪華,且通宵達旦,由歐洲一流的音樂家伴奏。

今天,任何一架飛機、一輛火車、一艘輪船,都不可能再有這種機會能把各地富商巨賈集中到一起,因為沒有任何人類製造的裝置能把人吸引到那種程度。

當年「泰坦尼克號」上名人雲集,幾乎像在開一個「世紀聚會」,這本身就引起人們強烈的好奇。「泰坦尼克號」頭等艙的337名乘客中,就有57個百萬富翁,佔頭等艙人數的六分之一。當年的百萬富翁,相當於今天的億萬富翁。今天如果有57個億萬富翁在一起的場合,照樣會吸引全世界人的關注。

英國查爾斯王子的妻子卡米拉對裝載了那麼多名人的「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震撼評論說:這如同有多達一半的好萊塢電影明星們同時乘坐一架飛機,結果這架飛機撞在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紀念碑上。

今天,如果電腦軟件大王比爾.蓋茨、股票高手巴菲特、蘋果公司CEO、可口可樂總裁、谷歌董事長等等一干名流集中乘坐在一條豪華遊輪上,可想而知這條遊輪會多麼引人矚目。如果載着這樣一些名人的巨輪沉沒了,恐怕整個21世紀人們都會談論它。有成就的名人的一舉一動,永遠搔動着人類好奇心的癢處。這並不奇怪,因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仰慕成功、渴望富有的那份願望,所以,對成功者的好奇心,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

第四,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成為船難中的主體

泰坦尼克號巨輪撞上了冰山,即將沉沒之際,人性的美德和醜陋,都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面前顯露無遺。在這個人性充分展現的死亡關頭,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成為船難中的主體:船長堅持職守,不臨陣逃脫,與船同在。船員表現了宏大的人道情懷,危難中鎮靜地指揮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樂手們在船翻人亡死神降臨之際,一直演奏到隨船一起沉沒,體現了人在死亡面前的尊嚴;妻子死活不上救生艇,和丈夫生死與共;情侶們在死亡面前驗證了真正的愛。這些永恆的人類價值,今天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隨着高科技高速度的現代化社會的到來而顯得更加缺乏、更加寶貴。因此今天人們更加懷念「泰坦尼克號」,因為它代表了那個維多利亞時代人類遵奉的美好價值和人道信念。

正是因為有這些原因,再加上好萊塢電影的大製作,「泰坦尼克號」再次轟動,在人們敏感的神經上又戳了一下,於是全球興奮。

撰寫了描繪「泰坦尼克號」沉沒始末的《不可沉沒》一書的美國作家丹尼.阿蘭巴特勒說:「泰坦尼克號已成為當今世界第三個最被人所知的名字,它的知名度僅排在上帝和可口可樂後面。」

這艘巨輪對世人來說,永遠將是:一個奇跡;一個象徵;一個大西洋一樣深沉的謎……

(全書完)

 

回目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