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伴音隨唱我人生

◎周明峰

我沒有天生的音樂細胞,也非出生於音樂家庭,家裡無琴,除了聖詩與音樂課本之外,別無歌譜,父母兄弟姐妹都不是唱歌的料子,家計無餘裕讓孩子學音樂。說也奇怪,音樂卻成了我一生不可或缺的元素。

年幼時在教會主日學的薰陶下,養成愛唱歌的興趣,唱起歌來全身舒暢自在。小學班裡沒人學琴,會唱歌的少之又少,音樂課上老師指定我領銜示範,常派我去參加歌詠比賽,我也樂此不疲。

小學畢業後負笈台南一中,開始加入教會聖歌隊,當時東寧教會剛成立,隸屬東門教會,我算是第一批聖歌隊中最年輕的隊員,成員除了幾位社會人士之外, 餘皆學生,來自成功大學、台南神學院、台南一中、長榮中學、長榮女中,大都看起譜來得心應手,有的可以不練譜就直接看譜唱詞,令我非常羨慕,便努力熟習豆芽菜的樂譜,漸漸上路,駕輕就熟。不久由吳明雄(神學生)指揮,在東門教會開了一場演唱會,第一次的經驗彌足珍貴。此後六年參與唱詩,持續不輟。在學校方面,音樂課上又是我領銜示範,儼然老師的助手,筆試口試(唱歌)不落人後,考前同學紛紛找我臨時惡補。高中時由李欣蓮老師點名進合唱團,在她的教導指揮下,高一、高二兩次參加全省合唱比賽,高二時榮獲第三名,高三時依例退出合唱團,那年與常勝軍新竹中學並列冠軍。音樂筆試獲全校唯一滿分,考題除樂理之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些「填充題」,將一排排音符的歌曲,畫定節拍與小節線,須斟酌節奏輕重,區別三拍(3/4, 3/8)與六拍(6/8, 6/4)以及二拍(2/4, 2/2)與四拍(4/4, 4/8),確定節拍,再畫小節線。高二時全班由我選歌教唱指揮,參加校內班際合唱比賽,奪得冠軍。高三時程秀高老師派我擔任樂隊指揮,升降旗及朝會時上台指揮國歌、國旗歌,然後安坐教室唸書,全年不必在操場站著聽訓,何樂而不為?高中時對音樂非常投入,遍讀樂理叢書、音樂家傳記(多年後由美遊歐數次,參觀了不少這些音樂家的故居)、世界名歌(西洋古典名歌)、中國名歌、世界民謠、世界國歌、--------等。大學時開始收集唱片,舉凡小夜曲、舞曲、室內樂、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樂、藝術歌曲、合唱曲、詠嘆調、清唱劇、歌劇、--------等包羅萬象,應有的盡有,時時聆賞;一有機會就去聽音樂會。如此這般,總算將音樂的「基本教材」自修完畢。

大學時參與合唱團,在校三年當了兩年團長,在李君重教授的指導下,大三時參加全省大專合唱比賽名列第五;稍後與日本大阪醫學院管絃樂團在台中舉行聯合音樂會,由他們管絃演奏中華民國國歌,我們四部合唱日本國歌,打開序幕,熱烈演出,圓滿成功。這裡有一段插曲,大二暑假到芝山巖衛勤學校分科教育,被同學推派出來教唱指揮軍歌,前期校友留給我政治課考題的標準答案,我好心分傳給其他學員,有一位被教官查獲,怪到我頭上來,教官責我到司令部,司令凶巴巴的對我興師問罪,揚言要嚴辦;幸因我教唱軍歌,指揮合唱演出,將功抵罪,才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唱歌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讓我逃過一劫。

音樂歷程一向順利,卻不料從此走下坡而不自知。先是大四在醫院實習,忙不過來。畢業後當兵遠赴台東,隨即轉往金門,隔絕於外島,蝸居碉堡八個多月,苦無音樂,想盡辦法回台度假而不可得,有次刻意參加軍歌比賽,優勝者可代表金門回台參加全省大賽,休假兩週以上(視天氣船期而定),我代表連部出賽,選了〈山河戀〉與〈金門頌〉兩首,賣力唱得很滿意,但希望落空,因入選者皆外省子弟,畢竟國軍是外省人國民黨開的。退役回台,忙於準備出國的考試及申請醫院,一年的服務年限屆滿立即來美,音樂已空缺了三年。

來美最初四年在紐約實習及住院醫師訓練,每天早出晚歸,又常值班,忙得昏頭轉向,喘不過氣來,連睡覺都算奢侈,遑論音樂?住院醫師結業後到明州雙城就職,那裡團契人少,組不成聖歌隊。一年半後轉往匹茲堡,團契也小。再一年移居檀香山,情況更糟,連團契也沒有,六戶教友才剛開始家庭聚會,漸漸組成團契,六年後成立小規模的教會,歷經分裂七年再組合後茁壯起來,聖歌隊陣容齊全,才有機會稍啼歌喉,偶爾與美國教會聯合演唱一兩首大曲。卻曇花一現,四年後教會再次分裂成小團體,沒了聖歌隊,失去唱歌的機會,漫漫蹉跎又十年。 有一陣子曾想參加此間的交響樂合唱團,但因進修、開業,着實撥不出時間來,心餘力絀,只好作罷。買來鋼琴,決心學好,沒多久也不得不放棄,望琴興嘆。屈指算來,遠離音樂已逾三十七年了。

來美後竟然不接近也聽不進古典音樂,直到廿年後完成學業、建立事業、確定人生的目標、開始讀書寫作之後,才恢復過來,這段期間,似乎潛意識裡在禁閉自己。如今回顧,當年文化環境變遷以及工作緊迫忙碌,窮於適應,閒情逸趣盡失,又「美國化」地接觸流行歌曲,有以致之。不過,生活中少了唱歌的元素,如同患了維生素缺乏症(Vitamin deficiency),不無關係吧?

一年前參加南加「半音合唱團」,才重拾將近四十年未出鞘、既鏽又鈍的寶刀,這裡人才濟濟,唱的是鄉情濃郁的優美台灣歌,以及高層次有深度的大型英文曲,既可解鄉愁又宣揚台灣風味,也可趁機試著霍霍磨去鏽斑,慶幸「得其所哉」!但願寶刀未老,老則益壯。

我的女兒愛唱歌,有次我提議她與我同台合唱一曲,令她失笑婉拒,她不相信爸爸曾是合唱老手,還得我把在「半音」演唱的DVD帶回作證。這件事雖小,我卻感慨良深,畢竟曠廢太久了!此時無暇去學器樂、聲樂、獨唱,也不克勝任教唱、指揮,唯求在合唱中自娛娛人,獨樂樂與人樂樂,音樂歌唱伴隨一生,直到曲終人散。

[簡介半音合唱團]

半音乃音階的最小單位,「半」字有不全未盈的意思,「半音」之名,取其「精微用心,求上進、不自滿」之旨。1997年由一群南加地區的愛樂者所組成,以闡揚聖樂、鄉土音樂、藝術歌曲為目的。經常在各種場合演唱,頗獲好評,尤以三度應邀於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所主辦的「台灣文化之夜」中演出,而備受矚目。1999年與日美合唱團聯合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跨文化音樂會。2001年應邀回台,與素負盛名的福爾摩莎合唱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同台演出,並蒙陳水扁總統在總統府接見。2002年參與由Pasadena長老教會舉辦的多族文化合唱觀摩會的演出。2003年與管絃樂合作舉行大型音樂會。指揮楊子清專業電腦專精音樂,伴奏陳瑰麗是優異傑出的鋼琴演奏博士,聲樂指導許恂恂係名揚樂壇的聲樂碩士。

二○○六年三月廿九日 南加

作者周明峰為復健專科醫師 (Emerson M. F. Jou, M.D., M.P.H.)

周明峰文集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