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仇日支那人可以休矣

郭敏俊

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以及伴隨而來的海嘯,襲捲東北地方,沿岸城鎮及居民悉數被滔天海浪沖入大海,房舍倒塌不可計數,失蹤與傷亡人數成千上萬,更有幾十萬人無家可歸,舉國上下正苦於搶救之際,竟有喪心病狂的支那人在網路發表仇日言論。無獨有偶,台灣也有人作類似舉動。這群人不唯缺乏同情心,連最基本的人性也都被仇恨泯滅了,真是比畜生還不如。日本對於中國只有壞事而沒有任何好事可言嗎?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中國須要感激日本之處極多。在保留盛唐文化上,中國絕對比不上日本,在中國目前已不存在的唐代建築服飾甚至雅樂儀禮等,只能在日本見得到。在近代化上,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歐美科技與思想,大大地影響及啟蒙中國。更有大量的留學生以所學貢獻中國,促進中國的近代化與現代化。而當中國還處於「一窮二白」的時代,日本早在前一世紀的八○年代就伸手給予經濟援助,數額高達數兆日圓,迄今已達幾十年。中國人還能厚顏辱罵日本人嗎?

李前總統生於日本時代,出生就是大日本帝國的國民,何有可議之處?也無端被這些仇日的支那人,罵得狗血淋頭體無完膚。如果依這群人的觀點來論究個人的話,下列這些曾經受過日本恩澤的人士,則非得詛咒下十八層地獄不可。

孫文,1913年至1916年期間為逃避袁世凱的緝捕,在日本政府默許下得以亡命日本,受在犬養毅照顧,並建立中華革命黨得以繼續發展革命事業。連與宋慶齡的婚事,也是日本人代為張羅的。他還特意取兩個日本名,中山樵(Nakayama Kikori)及長野高雄(Nagano Takao),以作日本人為榮。

陳其美,1906年赴日本留學,入東斌警監學校,認識孫文,加入同盟會;並在當地認識蔣介石,二人結拜為異姓兄弟,並將蔣中正引薦給孫文。

蔣介石,1907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振武學堂,後擔任大日本帝國陸軍十三師團高田連隊之野戰砲兵隊的将校(Officer, 約同現制少尉) ,至 1911年回中國參加辛亥革命。雖非正科班出身,但總是宣稱出身「日本士官學校」,引以為傲。

宋教仁, 1904年以顛覆清廷事跡敗露見而亡命日本。日本亡命期間,1905年入法政大學,後經宮崎滔天紹介認識孫文,並成立中國同盟會。1906年進早稻田大學留學生予科。1910年末歸國。

魯迅,早年赴日先於弘文學院從松本亀次郎學日語,後於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在學中值日俄戰爭,深受啟發,乃立志以文救國,遂輟學專心寫作。

郭沫若,1914年留日,第一高等學校予科學日語後,經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後畢業九州大學醫學部。曾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学院院長,為中國近代文學與歷史學先驅。

此外,以翻譯自日文的《愛的教育》一書聞名的夏丏尊,以〈送別〉與〈憶兒時〉兩首歌為人傳誦的李叔同(弘一大師) ,也是留學日本的知名人士。受惠於日本之中國人士,為數頗多,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日本為中國造就人才,為中國培育棟樑,厥功甚偉,由上所述可窺知一二。

這些與日本關係匪淺的人物,有開國元勳、革命先烈、思想家、學者、作家、專業人才等,對中國之影響不可謂不大。其中,以 《阿Q正傳》 一 書啟迪中國引領思潮的大文豪,更與此次日本東北大地震受災慘重的仙台淵源深厚。

此外,中國於推翻滿清的革命期間,特意前來為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日本志士,也不在少數。反觀現時,目前有數萬中國人滯留日本,非法打工,為日本帶來不少社會問題。比照之下,何者較具貢獻性,不言而喻。

至於日常生活上,日本產品包括電子、電腦、電話、照相機、音響、汽車、電玩遊戲、卡通等等,充斥全世界,中國雖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難擺脫日本的影響。

甚至有一些天天在使用的詞句,也是日本創造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與「共和國」就是日製漢詞。科學、哲學、自由、觀念、福祉、革命、意識、左翼、右翼、運動、階級、共産主義、社会主義、政黨、進化、接吻、唯物論、文化、文明、民族、思想、法律、經濟、資本、分配、宗教、理性、感性、主觀、客觀、物理、化學、分子、原子、質量、固体、時間、空間、理論、文學、美術、喜劇、悲劇、失戀、俱樂部、電信‧‧‧等等近代產生的新名詞,都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師法歐美以後所創的漢字名詞,涵蓋人文與科学領域,而由留日學生譯介日文引進中國,許多中國人使用已久而不知其出處。

以「禮儀之邦」自稱的中國人,對日本人只會記恨而不懂感恩,只會罵髒話而已;然而對整死千千萬萬自己同胞的共產黨,絲毫不敢吭聲,足見中國人的奴隸性是何等根深柢固。要罵人之前先刮刮自己的鬍子吧!

郭敏俊 3-18-2011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