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十八年前的今天,「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因氣喘病逝清邁,甜美的笑容從此消殞、如蜜的歌聲成為絕響。鄧麗君不僅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情歌,也警醒世人對氣喘病的重視。
十八年後的今天,鄧麗君早已香消玉殞,帶走巨星的惡魔卻無所不在,林口長庚調查發現,台灣去年六至七歲孩童罹患氣喘比率高達20%,即每五名學童就有一人是氣喘兒,孩子的身軀備受折磨,父母的心情更是煎熬。
眼看巨星殞落、深愛的子女體質虛弱,人們仍難摸透惡魔底細,時而被惡魔的「易容術」誤導,以為只是單純感冒;時而被愛玩「躲貓貓」的惡魔欺騙,以為症狀好轉就停止服藥,反而加重病情。
難道我們真的對這惱人的小東西沒轍了嗎?幸好,台灣醫界許多「驅魔專家」紛現身說法,傳授「抗魔三大心法」,家長只要聽從醫師指示,就能輕鬆帶孩子戰勝病魔。
心法一:越夜咳越兇 氣喘找上門
「醫師,每到天氣變冷,我兒子晚上常咳個不停,吃藥也沒多大改善,他到底是一般感冒?還是氣喘?」殺雞有殺雞的小刀;宰牛有宰牛的大刀,下手前若沒看清楚「來者何魔」,就無法對症下藥。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指出,感冒和氣喘的臨床表現不一樣,只要仔細觀察,不難分辨。最簡單的法則是,感冒會整天咳嗽,氣喘則是早晚明顯咳嗽,而且晚上常咳到無法入眠。
黃璟隆認真解釋,感冒大都是病毒感染而起,就算不用藥治療,也會在一、兩周內自然痊癒;反觀氣喘則是由過敏原、食物、微生物、空氣汙染及壓力等因子造成,才會久咳不癒。
想拆穿惡魔易容術,不用這麼累,只要檢查八大指標(如右圖表),就能判別子女究竟是感冒還是氣喘。
心法二:氣喘要「棄」喘 別擅自停藥
與病魔第一輪鬥法後進入長期抗戰,小惡魔開始玩捉迷藏,讓氣喘童以為病情好轉,就停止用藥或回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氣喘童高達七成未定期回診;林口長庚也稱,逾八成氣喘兒未按醫囑用藥,多數人都因誤判情勢,大意失荊州。
其實,親子只要在此階段與醫生密切配合,按指示用藥,就能讓病魔無所遁形,沒有苟延殘喘的機會。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保山強調「階段式治療」法,確定病情獲控制才能考慮停藥。
林口長庚醫院調查,逾三成家長擔心小孩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治氣喘,會有發胖、生長趨緩的副作用。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駁斥傳言:「吸入式類固醇主要作用在肺部,劑量只有口服的1%,家長真的多慮了。」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也背書,類固醇不會讓孩子長不高,排斥使用類固醇導致氣喘反覆發作,才是可能影響身高的原因。葉國偉更直指,台灣家長恐懼類固醇,就是氣喘兒病情控制不佳的主因。
除了因恐懼、病況改善而停止用藥,家長也常忽略定期回診的重要性。國民健康局強調,有些氣喘兒童雖然看似沒有症狀,其實氣管內仍在發炎,「氣喘兒要『棄喘』,定期回診追蹤很重要。」
心法三:氣喘照樣跑 才能戰勝它
當醫師與親子攜手在戰場取得優勢時,該怎麼做才能打勝仗?答案是運動。「什麼?邊跑邊喘還要跑?」對,你沒聽錯,因為跑步能維持氣喘童的肺活量,許多游泳、羽球與太極劍全國冠軍小時都是氣喘童,透過規律運動擺脫用藥。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歐良修說,氣喘兒應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改善生活體質,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彭殿王也稱,一般患者治療至少六周,三分之一的人能恢復正常生活,「我們鼓勵患者多走出戶外游泳、爬山。」
林口長庚醫院舉例,桃園龜山鄉龜山國小少棒隊長林凱鈞曾是氣喘兒,加入少棒隊後,因為維持運動習慣,氣喘不再復發。學生「小謙」也曾被氣喘困擾,聽從醫生建議開始慢跑、游泳、打羽球,現在,大部分用藥已停止。
那麼,氣喘兒要怎麼動才能防止誘發氣喘?歐良修指出,運動前做足暖身操或適度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就可有效預防氣喘發生。至於長時間跑動、無法隨時休息的運動,例如足球,建議選擇當守門員,避免過度奔跑引發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