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台灣=中華民國」 多數人接受
新頭殼newtalk2014.01.10 林朝億/台北報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昨(9)日在前主席蔡英文提議後,將「憲政共識」改為「台灣內部共識」。今日,蔡英文再度藉由臉書說明,民進黨的主張,必須反映台灣主流民意,必須是大多數台灣人可以接受的「台灣共識」。她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所提出的「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是迄今為止大多數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主張,如果能以此作為基礎,凝聚台灣內部最大的共識,也就是「台灣共識」,就可以和國民黨作出明確區隔,不致被曲解成傷害台灣或中華民國的主權。
蔡英文說,不同的意見都可以納入充分討論,先建立黨內共識後,再進一步追求「台灣共識」,一旦形成「台灣共識」,即可強化台灣和中國互動的民意基礎。因為,有多少主流民意的支持,決定我們對中國有多少籌碼,而中國的對台政策也必須關注台灣民意的走向。所以,民進黨若跟著台灣的主流民意走,重返執政之後,北京也必須要面對台灣的民意。
蔡英文表示,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我們不必急於一時,但我們必須要走這最後一哩路,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意志,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往前走。
她說,未來,國內外及兩岸情勢的變化將會非常的複雜,必須要有即時且妥適的因應,可以這次的「檢討紀要」為基礎,在適當的時機,作更深層的討論並凝聚共識,也藉此累積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經驗和能量。
【延伸閱讀】
我們要告訴蔡英文博士 :
台灣是台灣,不是中華民國
扁案是政治迫害
http://www.taiwanenews.com/doc/20121027102
|
謝長廷:台灣共識不可能沒國民黨影子
中國時報 朱真楷、楊舒媚、林佩怡/台北報導 2014.01.15
民進黨上周拋出黨版兩岸對策,退守至「凝聚台灣共識」。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日接中國時報專訪時直言,蘇貞昌就任主席時的宣示讓他很感動,全黨原有機會創造民共交流基礎。但是,政治看結果,打球姿勢再漂亮,投不進就是零分,「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他強調,民進黨若想穩定執政,就不能再把兩岸政策「工具化」。
不僅如此,謝長廷更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有逾6成滿意度才能叫台灣共識。換言之,這種共識不可能沒有國民黨的影子,否則就只是「民進黨共識」。他強調,憲法既然是目前台灣最大共識,當然就會有重疊,「如果你說這樣就是走國民黨的路,那結果就是繼續對立,政策滿意度不到30%。」
滿意度逾6成 才算共識
曾在2012年登陸破冰的謝長廷,昨日接受本報專訪。他說,2012敗選後,黨中央曾做民調分析原因,其中不信任民進黨處理兩岸經濟能力的人高達6成5,至於其它原因則只有2、3成,「無論黨認為敗選原因是什麼,這就是人民的意見。」
謝長廷說,他認為他提出的「憲法各表」,在歷經3年多摸著石頭過河後,因有助維持現狀,所以可以成為台灣滿意、美國接受、大陸忍受的兩岸對話共識。若有不同意見都可提出討論,但至今沒人提出具體對案。
他說,或許有人認為今年要處理的是地方選舉,非中央問題。但若等到總統選前再談,人民就會認為你的兩岸政策「太工具化」。況且,黨的目標若是追求穩定執政,相關政策就非改不可,而且是愈早愈好。
想穩定執政 愈早談愈好
謝長廷扼腕地說,蘇貞昌曾說面對中國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讓他很感動,期待黨能創造兩岸對話基礎。但現在卻一個結果也沒有,「你說他認真不認真、在乎不在乎?但是,耕作看收穫、政治看結果。」就像打籃球,姿勢多漂亮、閃人運球多好看,投不進就是沒結果,「不能說動機很好,但是零分。」
面對《台獨黨綱》,謝長廷認為,有人把台獨視為黨的靈魂,但目前黨內對它的討論其實都沒超過1990年代,從民進黨分裂出的建國黨理論。換言之,當時未跟著出走、並參加「國是會議」的民進黨人,就是決定接受時任總統李登輝的修憲路線了,大家應釐清這段歷史。
台獨黨綱 也應明確討論
不過,他強調,就算如今的「凍結《台獨黨綱》」也可以拿來討論,不能只有回說「現在沒有凍結問題」,而導致大家各自解讀。
「你如果清楚地堅持台獨立場,兩岸政策支持度也不會只有27%!」謝長廷直言,未來無論政策為何,都必須讓人民有感。如果繼續不明確,滿意度就只能維持現在的27%。
「我真的是恨鐵不成鋼…」,謝長廷說,兩岸問題應盡快解決。他強調,因為人民有期待,黨就要反映民意、創造新願景,「我們過去不都是這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