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醫師柯文哲6日在台北國際書展展期受邀與作家小野對談,以及舉辦新書《白色的力量》簽名會。
提到醫療除罪化,柯文哲認為醫療糾紛就是病人或其家屬的罪惡感解決不了,或是溝通有落差導致。例如孩子在醫院過世,夫妻通常會團結起來告醫院,以避免夫妻在家吵架內鬨,即使孩子是因遺傳疾病導致的併發症過世也一樣。另一方面,病人圈內也有貧富差距,因為病人多是貧病交迫,有錢人每天都吃飽穿暖沒煩惱當然少生病,因此他認為「有問題的並非病人,而是社會。」
小野認為,過去常有律師當政治家,但多是失敗例子,因為律師必須要為自己的利益,把黑的說成白的。但醫師如能投入政治則相當了不起,因為他們能以人的角度解決問題。例如台灣的蔣渭水,以及菲律賓的國父也是醫師。
最後總要來個勵志的結語。小野認為柯文哲的人生多是身不由己:志願卡由父親填,選科別時選的是別人選剩的,現在還身不由己參選市長。柯文哲認為,自己向來是悲觀的,但又是很積極地在做事,與大家常聽到的樂觀進取並不一樣。小野也引用羅素的話:人是悲觀的,但行為多是積極的。柯文哲與小野以「認真過每一天/秒」當作結語。
2014-02-06
【延伸閱讀】
蔣渭水的病癥-- <蔣渭水傳> 讀後感 ◎ 周明峰
http://www.taiwanenews.com/doc/emerson1016.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