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兩岸主張始終是民眾關心的焦點,柯文哲繼今年3月份接受中國媒體專訪並發表「一五新觀點」後,又於8月3日中午再次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中評社》等中國媒體專訪,中國媒體再度問及他如何看待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柯文哲回應,對於大陸方面提出的「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他表示了解與尊重。但也認為他提出的「一五新觀點」有另外一個積極正面的意義。他表示,只要有利兩岸和平發展,他都不會拒絕,只要有利兩岸城市交流,能夠增進兩地城市民眾福祉,他都會積極去做。
二度接受中國媒體專訪 柯文哲表態:對九二共識「了解和尊重」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上周訪問北市府,在與柯文哲會面時提到「九二共識」,由於中方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因此中國媒體特別詢問柯文哲如何看待「九二共識」。
對此,柯文哲表示,「大陸方面提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我對這個立場表示了解和尊重。但我認為我提出的『一五新觀點』也有另外一個積極正面的意義,因為『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我都不會拒絕;只要有利於兩市的交流、能夠增進兩市民眾的福祉,我都會積極地去做」。
對於柯文哲的表態,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回應指出,大陸方面注意到了相關報導。「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且兩岸交流不是國際交流。范麗青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只要秉持兩岸既有的政治基礎,兩岸交流合作,包括上海與台北兩市的交流合作,一定可以取得積極進展。
此次專訪,中國媒體也問及,柯文哲將兩岸事務放在專門籌組的「大陸事務小組」中進行,而非由國際事務小組,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柯文哲回應表示,「因為我們把台北與上海的交流定義成兩岸城市交流。因此,我們在台北市政府秘書處之下設立了大陸小組專門辦理大陸事務,另有國際事務小組處理外國事務。我們瞭解兩者的不同,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會處理得很好」。
對於台北和上海雙邊的互動交流,柯文哲表示,「促進交流、增加善意」是他一貫的主張,「過去我做為醫生,與上海的交流主要集中在醫療領域;現在作為台北市長後,希望交流可以從醫療擴充到交通、科技、教育各方面,讓兩市市民能更加互相瞭解、互相受益」。柯文哲也強調,台北市副市長周麗芳5月前往上海時受到很好的接待,這次翁鐵慧回訪台北市,台北方面也是熱情招待,希望雙方這種良好的互動,可以增加彼此的互信,增加彼此的瞭解,如此對將來兩市的交流是有正面意義的。
至於雙城論壇,柯文哲表示,和來訪的翁鐵慧談了許多,覺得台北有很多特色,對上海市也是有幫忙的,希望若有機會出席上海雙城論壇,能夠透過論壇對兩個城市的交流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50804 風傳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二共識說法前後矛盾?柯P又語塞…
〔自由時報 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2015-08-04〕
台北市長柯文哲選前曾說過,九二共識是沒共識的共識,但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卻表示尊重、了解。柯今早受訪強調,是尊重對方的說法,但是他認為「一五新觀點」才是目前兩岸交流新的基礎、方向。媒體追問現在比較了解九二共識?柯語塞說,「坦白講,妳是哪個單位的?妳的題目實在很難回答,這個是這樣..」。
柯文哲趕緊岔開話題,回應媒體其他問題為何不是由北市府國際事務組籌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而是大陸小組?柯說,這個大陸事務組跟國際事務組「沒什麼」,只是比照行政院,有外交部、大陸事務委員會,因此北市府秘書處底下有大陸、國際小組。
談到日前上海方不滿國際事務組第一時間發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的拜會採訪通知,柯文哲說,知道這事情讓大陸(中國)那邊有抗議,並解釋市府大陸事務組人很少,一旦辦大活動,要找其他單位幫忙,所以這表示說,有時候對方太敏感、太注重細節,所以說如果沒有互信的話,事情很難做。
所以表態「 了解、尊重九二共識」 就是為了「 互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維基百科〕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是一個與海峽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以下簡稱「陸委會」)主委蘇起在2000年4月28日創出,概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2年對「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見解及體認的名詞,希望能用於概括此前台灣提出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中國大陸的「一個中國政策」,隨後成為中國國民黨的政策。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文件則直到2008年5月26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才首次出現此名詞。[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一開始並不承認存在九二共識。直到2005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與第4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後,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接受該名詞,並在公文書上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認爲其含義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一般來說,「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1992年11月16日,海協會給海基會的致函,表達了大陸方面做口頭表述的要點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討論,並願意聽取海基會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此函同時附有海基會之前所提的第八個表述方案「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被視為是九二共識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