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去年起大張旗鼓打造三橫三縱自行車道,市議員陳建銘10日上午至復興南路一段會勘,批評不但施工期間引發民怨,施工完成的車道也品質低落,不但人孔蓋、車道標線與瀝青鋪面有高低落差,瀝青鋪面也因顆粒過大造成不少孔隙。他建議市長柯文哲不要騎雙塔,應騎一日自行車從南港到北投,好好檢視自行車道品質。
負責施工的北市府水利處工務科主任劉柏廷解釋,當時設計為讓透水性更好,鋪面選用顆粒較大的石礫,未加入細石,下雨天避免積水問題。
他強調,所用的瀝青在施工期間都有抽檢,且檢驗合格。至於標線的高低落差及人孔蓋問題,因人孔蓋與瀝青本屬不同的材質,會出現有高低差,將要求廠商盡量做到平整,雖然瀝青孔隙比較大,但騎乘單車不會危險。目前雖已施工完成,但約7月才能完成驗收,在此期間施工廠商負有維管責任。
陳建銘批評,柯文哲要求自行車道「快做慢想」,根本是一場空,不僅無法如期完工,也缺乏減輕交通衝擊的配套。
以復興南路段來說,去年8月20日開工,依規定應於今年3月15日完工;而復興北路段去年10月12日開工,應於今年3月31日完工,但目前復興南路段尚未符合完工標準,復興北路段則進度落後,難以在預定期程內完工。

陳建銘要求相關單位,應記取過去敦化南路自行車道失敗的案例,不要讓這一條花了1.8億元的自行車道蓋好後,又因品質施工不良再度刨除。他要求,除改善復興南北路的施工品質,後續的自行車道施工也要加強監督。
10日一早,一名在現場騎自行車的上班族表示,新的鋪面較一般馬路不平整,容易造成把手左右搖晃,也有上下跳動情形,平衡感差的人,可能有摔車疑慮。
另外,也有讀者在聯合報「願景在地→台北」粉絲團反映,信義路有部分自行車道整段都是人孔蓋,影響騎車安全。
聯合報 2016-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