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份開始,政府透露擬部分開放日本千葉、茨城、櫪木、群馬4縣食品進口,引發國人大反彈。
從3天開了10場「有溝沒通」的公聽會,民代辱罵抗爭、環團民團的不信任,到在野黨荒腔走板的核食公投;而現在,事實證明福島5縣的食品早就已經大舉入侵台灣,官員口口聲聲說的嚴格邊境管理,成了打臉笑話,現在政院宣布暫緩開放,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徒浪費社會成本,荒謬至極。

新政府自詡「最會溝通的政府」,卻在還沒有取得社會共識、獲得民意支持,也沒有說明清楚原由的時候,就先拋出政策。
以抗爭起家的新政府,至今仍沒有對外說明,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應該要開放?究竟我國過去做了多少風險評估?WTO給予我國多大的壓力?或者外界質疑究竟政府拿開放核食換取我國哪些利益?而我國又有什麼樣符合國際檢驗標準的檢測數據支持政府論述?這些疑慮,官方從頭到尾都沒有講清楚。
官方一再拍胸保證,堅持邊境管理嚴謹,但一包日本醬料包卻直接戳破謊言,包括福島等日本5縣市的食品早就已經充斥市面,難道政府事前不知情、沒想到、未盤點?
如果我國過去都沒有這些基礎資料,又如何能妄想國人能夠相信,官方的邊境檢驗人力充足,能為國人做好把關工作。
台灣要走進國際社會,開放什麼進口販賣都沒有關係,而核災區食品究竟安不安全、對人體有沒有疑慮,風險究竟如何,都可以公開討論;民眾不能接受的是,政府用粗糙的手法執政,與一點都不謙卑的態度溝通政策。這劇本走了兩個多月,多少公務人員放下手邊工作跟著團團轉,這一切是否都在政府高層的預料中,全民配合政府演了一場荒謬大戲。
國家政策豈能這樣當作兒戲。
UDN 2016-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