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2012-10-04訪問中國(開展之旅﹐破冰之旅) 10-08回台﹐結束廈門、北京五天四夜的中國行程,到中國“看看”回台後已近一個月。有關此事的評論很多﹐我們沒在“打鐵趁熱” 時湊熱鬧﹐主要是想觀察謝長廷的後續動作﹐以及中國﹑中國黨﹑媒體﹑民進黨等方面的後續反應。還有﹐也希望透過沉澱後﹐有較冷靜的評估。以下是我們對謝長廷中國行(簡稱“謝中行”)的負面看法。
(1)助長及加強中國黨及其媒體對台灣民眾的洗腦
中國﹑中國黨及其媒體有一共同的目標﹐此即將台灣統一於中國。因此他們一直想盡方法﹐對台灣民眾進行洗腦。然而﹐自阿扁民進黨執政八年後迄今﹐自稱台灣人的比例年年上升。即使以政治迫害手段﹑透過普天蓋地的媒體﹑污辱阿扁及其夫人﹐將阿扁關進黑牢裡﹐醜化民進黨等洗腦﹐即使馬桶政權加強對國中小學學生、高中生、大學生、一般民眾進行大中國意識洗腦﹐仍然阻止不了台灣人的比例上升的趨勢。這是他們說不出的苦痛﹗
謝中行提供了他們的大好機會﹐中國黨媒體的聯合中國兩報天天大篇幅﹑加上照片包括“流淚”的特別鏡頭﹐並多次以社論發表評論。他們說﹐再多的台獨辯論,也不可能幫民進黨實現重返執政的目標。他們藉肯定謝中行及讚揚謝長廷﹐強力鼓吹民進黨轉型為中國黨的兄弟。表面上是苦口婆心為民進黨好﹐實際上是利用謝長廷向台灣民眾洗腦﹐灌輸大中國意識﹐企圖削弱﹑進而消滅台獨及台灣意識。
在蔣家父子獨裁時期﹐台灣人知道看報紙要“顛倒” 看。中國黨媒體會那麼好心向民進黨獻好計﹖
(2) 為馬桶“中華民國” 在台正當性背書
在國際上﹐“中華民國” 已滅亡。最近馬桶黨大肆宣傳“美國給予台灣人民免簽証” 一事﹐只要到AIT網站﹐中文說明中所看到的是“台灣” 兩字﹐而英文部份則是“TAIWAN” 。“中華民國” 一詞已是歷史名詞﹐民進黨從黨外到建黨至今﹐一直不承認“中華民國” 憲法的合法性﹐主張正名制憲。阿扁執政時也一直以“台灣”名稱向聯合國申請入會。謝中行以“一中憲法” ﹑“ 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向中國官員及媒體宣傳﹑此做法等同承認“中華民國” 憲法﹐公開為馬桶“中華民國” 在台的正當性﹐也就是為“台灣 = 中華民國”背書。使台灣與中華民國進一步地糾葛在一起﹐混淆不清。為台灣民眾﹐尤其年青人作錯誤的教育﹐切不斷台灣與中國的躋(﹖)帶﹐加強台灣人認同的錯亂﹐使台灣民眾不能建立正確的台灣意識。
(3) 幫助馬桶卸下台派對其 “傾中賣台” 的批判指控
“傾中賣台” 是台派給馬桶一個很沉重﹑揮不掉的一拳﹐是中國黨在每次選舉時最無法擺脫的批判。謝中行幫助馬桶卸下此“傾中賣台”的沉重指控﹐民進黨也將卸下此項打擊中國黨的有利武裝。
(4) 替中國外銷 “不准台獨” 的論調
中國黨媒體一再向民進黨灌輸” 台獨是票房毒藥﹐民進黨談台獨,所以選舉失敗“論調﹐此假議題使蔡英文民進黨在選戰時一直不敢闡釋﹑甚至迴避﹐敗選後更信以為真。現在﹐中國從地方到中央將此假議題的計謀在謝中行時﹐透過媒體一再強力提醒重述﹐外銷台灣。這次謝中行﹐中國告訴全世界說, ”只要台灣放棄「台獨」, 什麼都可以談“。企圖逼使蘇貞昌民進黨也套入此袋囊中。
(5) 為民進黨「獨派」與「轉型派」內爭煽風加火﹐引爆擴大派系乃至台派民眾之間意識的分歧
民進黨內的確有「獨派」與「轉型派」﹐蔡英文與謝長廷是很明顯的「轉型派」﹐他們要民進黨從「台獨派」轉型為「模糊派」﹐甚至是” 中國民進黨派“。謝中行提供此內爭的催化劑﹐煽風加火。更在中國黨媒體(社論) 的鼓吹配合下﹐進逼民進黨” 轉型“。當然﹐此舉引發黨內及來自本土四面八方的批判。
(6) 把對馬桶中國黨進行的體制內外鬥爭的方式錯置在民進黨自己內部
謝長挺很早就提出“一國兩市” 及“一中憲法”言論。為了黨總統提名﹐他在本土民眾質問時﹐巧辯說“一中憲法” 是讓大家了解“中華民國憲法” 的不適當﹐進而大家一起努力進行修憲。這次他在中國大放 “ 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等言論﹐攤開丟掉他當年巧辯﹐自然受到本土派包括其民進黨同志的批判。也因為其爭議性大﹐蘇貞昌接受專訪時表示,謝長廷的憲法各表是個人主張,不是黨的主張與立場。因為黨內沒共識(註二)﹐蘇認為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 不急。依此﹐謝所期望的主任委員職位就不用提了。挫折﹑心急的謝系人馬包括立委趙天麟﹑管碧玲以及謝辦公室主任林耀文等不自我檢討﹐反而一再透過中國黨媒體隔空放話﹐不滿蘇貞昌的「冷處理」﹐開炮指責蘇不建立讓黨內可討論的機制(註一)﹐放任黨內對謝作無理性批判。中國黨媒體傳言﹐謝系將在體制外﹐以“維新基金會” 做為與中國交流的平台﹐形容為“逼宮”。
我們台派一方面以選舉或其他方式取得馬桶中國黨政權內的各種職位包括立委﹑縣市長等﹑對馬桶中國黨政權進行”體制內“鬥爭。然而﹐另一方面我們更要隨時掌握機會﹐進行”體制外“的鬥爭。這種對付敵人馬桶政權﹑交叉運用體制內及體制外鬥爭是合適的﹑天經地義的。可是﹐在自己內部及民進黨本身內進行體制外鬥爭就不適合。謝長挺派系錯誤的把用在對付馬桶政權 (外在矛盾) 的鬥爭運用在民進黨內的內部矛盾。
(7) 把“民共” 交流與 “國共” 交流一樣等齊看待。
中國雖是以黨領政﹐但在跟他國的交往時﹐是國與國交流﹐例如與美國交流時稱美中交流﹐而不稱美共交流。所謂“民共” 交流與 “國共” 交流不是國與國交流﹐意指在同一中國屋簷下政黨間的交流。中共與中國黨是兄弟黨﹐國共交流一詞對雙方自是認為適當﹐也證明馬桶傾中賣台。然而﹐民進黨是台灣的政黨﹐既然一再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民進黨要與中國交流就就不可稱為“民共” 交流。
(8)陷入中國陷阱﹑把”中國政策“對選舉的影響力誇大解釋並誤導民眾
謝長廷在中國受到幾個官員接見﹐竟稱意外收穫﹐沾沾自喜﹑自鳴得意。以為靠中國的施捨就可以使民進黨從此與與馬桶中國黨一樣分享中國關愛的眼神﹑成為在台代理人之一。謝回台後迫不及待地說,“如果民進黨在兩岸政策方面不發生積極和順應大勢的改變的話,再次執政就可能是一個傳說”。他的辦公室主任林耀文2012-10-26晚表示:「蘇、謝沒有合不合的問題,只有要不要面對大是大非的問題!」也說﹐現在的民進黨,面對內政、外交議題總是模稜兩可,看不出方向,面對爭議綁手綁腳,包括兩岸政策在內,都提不出前瞻性作為,「馬政府點燃的民怨,民進黨卻無從宣洩,這樣到底要怎麼執政?」
林耀文的發言正是反映出謝系“模稜兩可”的心態。不說“中國” ﹑而說“兩岸” 或” 大陸“。更誇大地把” 兩岸 “政策說成「大是大非的問題」﹐把謝“拜祖流淚” 真假作秀﹑大放 “ 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不當言論等視為“前瞻性作為” 。蘇貞昌不隨謝的意志設立” 中國事務委員會“及不表態讓謝當主委的作法﹐說成” 面對爭議綁手綁腳“。謝系與中國黨及其媒體共舞﹐隨中國指示﹐錯誤地總結指出民進黨要有” 兩岸政策“才能執政。
「馬政府點燃的民怨,民進黨卻無從宣洩,這樣到底要怎麼執政?」是林耀文個人的說法﹖或是謝系人馬的言論﹖民進黨為甚麼要替馬桶宣洩民怨﹖難道民怨愈深不是對民進黨再度執政更有利﹖
(9) 提供中國黨媒體對民進黨批判的教材
民進黨是“在野” 黨﹐但四年來卻是媒體的批判對象。過去因為沒有強力為扁案替阿扁及執政團隊辯護﹐被打成貪腐的黨。現在﹐扁案已一清二楚﹐陳水扁前總統不是貪污的總統﹐扁案是馬桶中國黨政治迫害案件。阿扁的人權也受到國際的重視﹐超過半數縣市議會連署給扁保外就醫,藍營大咖如郝市長等也表示贊同。中國黨及其媒體深知﹕阿扁不再是中國黨的提票機﹐相反的是尾大不掉的燙手山芋,可能是他們致命符。因此﹐他們在2012起轉移焦點﹐以蔡英文敗選為起點﹐批蔡英文民進黨沒有” 中國政策“而落敗。在選舉期間批評是必然的。選後﹐中國黨媒體雖然繼續批評﹐但民進黨敗選﹑在野沒執政﹐因此他們也總覺得有師出無名﹑著不到力之感。謝中行正好提供中國黨媒體機會﹐由謝本人及其人馬和朋友供應一冊一冊批判民進黨的教材劇本﹐讓他們毫不受阻地進行分化裂解民進黨﹐也進一步對台灣民眾洗腦﹐並轉移馬桶政權的經濟衰退、物價飆漲、貧富擴大等執政無能的困境﹐真是一石數鳥。
(10) 錯誤詮釋“贏得民眾信任” 的信息
謝長廷認為,民進黨若想執政,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並與對岸建立溝通平台,如此才會贏得民眾信任,才有可能再執政。他的思維來自中國媒體對他和蔡英文的兩次敗選的分析。
事實上﹐他和蔡英文的敗選因素不少﹐中國政策問題可能是其中之一。可是﹐最主要的敗選因素來自他們兩人自始就沒有完全得到本土派民眾的信任。切割及不強力支持阿扁﹑模糊搖擺甚至脫離台灣意識的中國政策產生本土派民眾對他們倆的質疑。
處理中國問題一事﹐從阿扁的兩次勝選已證明﹕ (A) 民進黨的能力不是問題﹐(B) 對中國堅持台灣主權不影響要投民進黨選民的意志﹐(C) 中國的恐嚇也未嚇跑阿扁選民。所以﹐謝長廷把“贏得民眾信任” 高掛在處理中國問題﹐是錯誤的詮釋與認知。
(11) 「談“統獨”與“制憲” 是假議題」的離譜言論
民進黨過去曾經否定「中華民國憲法」,主張正名制憲。 謝返台後﹐飽受本土民眾批判。又在電台再巧辯﹐更弔詭的是,他還竟然說出“統獨”與“制憲”是假議題。制憲與台獨一樣是理想﹐不能切割﹐不是假議題。謝之所以有今日的風光是數十年台獨運動的結果。謝的中國行中﹑表演極為刺眼﹐言論洋洋灑灑﹐看似 堂皇冠冕。但混淆了是非,污染了本土台獨理想。
台灣人雖然尚未完成台灣建國的理想﹐但本土民眾即使含淚投票﹑就是在這個理想旗幟下支持民進黨。謝長廷訪問中國後,蘇貞昌說,民進黨的態度有變、方法有變,但信仰沒變、價值也沒變。我們期望蘇貞昌民進黨的確如此。不管如何﹐台灣人一代代將繼續奮鬥﹐為完成台灣獨立建國而奮鬥。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謝長挺引頸其盼、望穿秋水的要復出政壇,我們理解。然而﹐他未脫離「被統治者」的陰影,竟然要從北京那邊爬起來。不必說再見﹐謝長挺說﹕「今日我足跡,未來後人路」﹐他找出了「我們的未來要怎麼走」﹐就讓謝他自己去吧(註三)﹗
(註一)民進黨黨中央已舉辦多次Open studio政策論壇,其中面對中國系列就是討論空間,當時也邀各方人士包括” 轉型派“參加。
(註二) 例如﹕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說『民進黨是集體決策,又不是謝長廷一個人說了算,又不是他說什麼就算,所以哪有什麼民進黨整體路線會改變,這點離民進黨整體路線改變還很遠。』
(註三) 李丁園﹕就讓他去吧﹗( 評謝長廷的中國行 - 1) http://www.taiwanenews.com/doc/LDY20121015
2012-10-28
![李丁園專欄](http://www.taiwanenews.com/picture/t1085.jpg)
![台灣e新聞](http://www.taiwanenews.com/picture/logo10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