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奇思異想 集41

◎ 林良彬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佛法中常出現「聖默然」一詞,可以解讀為:得道智者破除一切凡夫或外道的語言戲論分別而証入「心行言語斷」的無分別智之境界。但是如果這給人一種印象:好像證悟之後就沈默無語。這就是錯誤的解讀了。應該說:「默然」(silence)此處不是一般的「不說話、無語」的意思。有智慧的學道者一向遵循的是:即使日常一般的話語或必要弘法時,皆要保持內心的「聖默然」- 像平常一樣地使用日常語言(世間說有,我就說有,反正內心寧靜、如如不動,不與世人(或自己)諍(argue)之意。

但又不僅只此義,因為碰到「世人(一直要)與我諍」時,佛陀(或智者)也可以指出他們堅定的想法乃是出自於「我見」「法見」,因而產生這一切由文字、思想戯論出來的人生。佛陀則一直用 無諍、寧靜的態度表達己意,他們不聽也就罷,緣份未到嘛!

總之,佛陀是很確定自己所知所證的「畢竟空無所得的無分別智慧,以及任何他所說的或世人所說的都只是假名的方便施設,不能執實」。此時

1)沈重的自我(ego)已經被智慧之火所融化,慧眼所見只是永恆的宇宙生滅之過程(cosmic process of arising and cessation ),無任何一物可執著。

2)一向出於我執分別戱論的”世界的硬殻性、堅實性” 也融化於universal impermanence (無所不在的無常性)。

一切壓力山大的生命偏見或愛戀 都可融為一縷青煙,成為無事輕飄飄的解放自在。

(本文的英文字皆引用 自南傳僧人Nananada的書《Concept And Reality 》p.55 )

 

林良彬奇思異想集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