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則簡札
一、
聖人觀一切事物如幻無實,凡夫看一切事物都是實在的。此中實在(實)或不實在(假)必須界定非常清礎,否則會鬧出笑話。
比如有學唯識的法師說:一切事物,例如那道牆,是依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他還反問說:一個沒有學佛的凡夫是不會把那道牆看成如幻不實,絕對是認為這牆真實不假的!
這時有一慧黠的學生問說:既像魔術變現是不真實的牆,那應該人人都可以穿牆而過,但是如果真有人去穿牆,那他免不了帶個包回來了!頭額那個包有力地證明了那道牆絕對真實、如假包換的;因此也就是說,那位法師所宣稱的「虛幻不實之牆」就被否證了。學生繼而說:那道牆是由一堆鋼筋、磚頭、水泥,加上工人花了一整天施工才完成的,而且鋼筋、水泥等等也是有工廠依鐵礦砂及泥土等做出來賣的,如果是假的、虛幻不實,怎麼可以賣呢?
應該說這聰明的學生其實是站在常識的角度,質問法師所說的「真實」「虛假」(real or not real) 的定義。法師會說,我們從不違反常識說這道牆是假的(not real )、人們可以穿牆而過;或把路上的紅綠燈當成虛假不實,那會造成重大車禍的!我們佛法區分假、實是分析事物的方法,找出什麼是「更真實的要素」,茶杯、房子等雖由更細微的物質組成,但仍有真正的功能作用,不是如夢幻泡影的。凡任何分析的結果都不會違反「頭去撞牆會起包」「紅綠燈分辨清楚」的常識,佛說世間事「如」夢幻泡影只是一種比喻,並非說世間事「就是」夢幻泡影,它們只是在表達世事的「無常變異」,如果佛法違反一般常識,佛法的存在也不必要了。
二、古希臘人眼中的佛陀
近讀一本出版五年的書「Greek Buddha 」,述說 古希臘人隨著亞歷山大(曾為大哲學家Aristotle 亞里斯多德的學生)遠征印度時接觸到佛法,竟把佛陀當作懷疑論者(septics),大概古希臘人看到佛法的重要教導:無常、無我法義,而覺得他是懷疑論者。 Pyrrho被尊為希臘的佛陀-主張一切知識沒有絕對有效性、一切係相對的,因為萬物無常變化丶知識必須與時修正、故沒有決定性的事物及知識,他們形成了希臘的佛教派系。但是諷刺的是,佛陀本人不承認自己是懷疑論者,雜阿含經已見佛陀批評當時印度懷疑論者自相矛盾!佛陀說你懷疑論說「一切都可懷疑!」,因此你這句話(宗義)也是可疑的,我為什麼要相信你?因此,這是自敗self -defeating 之論述。
按,古希臘人的看法和現代人不同。他們區分knowledge & opinion . 知識是由理性認識,絕對不會錯的, 可靠。opinion 則是依感官知覺、是會錯,不可靠的。希臘懷疑論主張沒有knowledge ,只有opinion。佛陀、Plato 、Aristotle 等大師皆認為人可以獲得知識。但佛陀和Heraclitus主張生成變化(becoming)之學說,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不同,柏亞師徒倆都是「常見論者」。
佛法中很少人提及的:Aristotle的潛能-實現之區分,可能影響了印度佛教部派之經部的種子說,它在 無著、世親兄弟(四世紀)之前已經存在了幾百年,透過經部再深入影響了無著的唯識思想。
三、
龍樹所說的「自性見」是什麼?自性乃事物獨立自存的單純直接性,這是一般人錯誤地看事物的方式,故稱自性見,一種錯見。仔細分析,它包含如下的觀點:
1)主和客乃相互外在、相互獨立的實體。-佛破此客觀實在論的見解。
2)月稱在「中論明句」很長的第一章破陳那、清辨及唯識的感官離言現量說,月稱認為沒有離開語言中介的現量,符合符合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對sense certainty 直接現量的批判 - 客體的直接性(陳那感官現量所得、離名言)和外在性(獨存性= Hegel 所說的sense certainty ). 黑格爾認為:Thought or knowledge without mediation is entirely nothing(空無).
To think a pure simple or pure unity is to think nothing ! All thinking of distinctions is a mediate (中介的)knowing .(This method 也稱之為辯證法dialectic)-見W T Harris黑格爾邏輯p59)
3)二元對立執- 二個東西係彼此外在、相互獨立的實體。主客、能所、內外、彼此丶自他東西丶前後....一切二元丶三元、四元之對立,皆是自性見。
4)而且,任何語詞,如”人”, 並不指稱不變的人性本質。任何其他實體名也一樣。這就指出它的無常缘起性空,純是方便的假名施設而已,不要當作真實的存在、實體、自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