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台灣人常愛沾沾自喜地說台灣出現過亞洲第一個民主國, 指的是「台灣民主國」, 果真如是嗎? 我說, 台灣不但不是亞洲「最早」的民主國, 而且並非「民主」國, 甚至是否算是「國」還大有問題, 事實上, 台灣從未立過國, 也不曾民主過, 這方面已遠遠落後日、韓、菲, 若不加緊腳步, 說不定會淪為亞洲最末的民主國哩! 何高興之有?
話說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 清國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割讓台灣與日本, 噩耗傳來, 全台憤慨, 清廷下令唐景崧率文武官員內渡, 台灣士紳顧慮到社會秩序的維持以及自身財命的保障, 不讓他走, 高酬僱自大陸的兵勇怕薪餉落空, 也不放他走, 他身不由己祇好留下, 請求外國干涉未果, 兵部主事丘逢甲首倡獨立, 留法的幕僚陳季同取名民主, 海關稅務司英人摩斯建議用共和國的形式, 五月廿一日在倉促中東拼西湊改台灣省為「台灣民主國」(The Republic of Formosa),定年號為「永清」, 製藍地黃虎國旗, 刻「台灣民主國總統之印」, 五月廿五日
叩請唐景崧就任總統職位, 「恭奉正朔, 無異中土」, 升旗、禮砲、宣言、諭示如儀, 熱鬧一番, 劉永福當台灣民主國將軍, 丘逢甲任義勇軍統領, 陳季同任外務大臣, 全台士紳為議員, 議長林維源潛逃廈門不敢就任, 議院未曾開會; 如此立國, 未獲任何國家承認, 徒擁民主之名, 未讓任何百姓參與, 祇是一小撮官兵士紳, 為了保住既得的利益, 僵持原有的清國體制, 鬧劇一場而已。
立國之日, 日艦已出現在淡水港口, 五月廿九日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日本近衛師團從澳底登陸, 清軍未戰已潰, 一路敗退, 六月三日日本海陸軍合攻基隆, 半天就攻陷基隆和獅球嶺, 勢如破竹直指台北; 敗走的兵勇竄入台北城變成土匪, 到處燒殺姦搶, 一般無賴也趁火打劫, 台北情勢大亂, 宛如活地獄, 唐總統早將母親送回老家, 此時更溜之大吉, 先於四日傍晚藏匿於淡水的洋行, 六日夜間搭英輪潛返廈門, 文武官員及商賈士紳也都爭先恐後逃亡大陸, 台灣人官位最高的丘逢甲, 倡言獨立在先, 負責全國義勇團練於後, 竟然捲款棄職, 敵前
逃脫, 到廣東去當中國官, 徒發「離台詩」(宰相有權能割地, 孤臣無力可回天)之悲壯, 浪得「愛國」詩人之名, 仍不免遺臭青史! 台北已無清兵, 呈無政府狀態, 盜匪橫行, 人心惶惶, 士紳公推鹿港商人辜顯榮赴汐止通報日軍, 引領入城, 六月七日清晨, 日軍兵不血刃地進佔台北, 台灣民主國歷時僅十四天便就茍延殘喘。台北淪陷之後, 新政府由劉永福在台南撐持, 發行鈔票、郵票, 時不我予, 陷於困境, 十月十九日劉永福退走大陸, 台灣民主國短壽一四八天而亡。留給後人幾多哂笑與喟嘆。
吾人與其懵懂地假「台灣民主國」之名自我陶醉, 不如出力參與, 及早建設真正民主的台灣國。即使不是亞洲的第一個, 倒也算得是台灣史上第一個, 屆時高興、熱鬧才是時候! 台灣何時民主建國? 勢在必得, 指日可期! 祇是, 台灣民主建國之日, 借問你在哪裡?
一九九一年九月五日 檀香山
作者周明峰為復健專科醫師 (Emerson M. F. Jou, M.D., M.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