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頭痛及顏面痛 (1)

◎周明峰

(1)

醫學上,頭痛分成四類:(一)血管性─偏頭痛(classic migraine)說是頭顱內外的血管擴張與收縮所致,常附帶局部神經癥兆(aura),普通頭痛(common headache)則無這些癥兆;密集頭痛(cluster headache)的發作頻率密集,每天發作多次連續數星期甚至數個月之久,或許與腦組織的化學變化有關。(二)肌肉性─時下的看法是頭顱、顏面、脖頸的肌肉收縮,血管隨之收縮,引發廣泛持久的繃緊和鈍痛,與心理壓力、疲勞、憂鬱、焦慮、沮喪有關。(三)器官性─一般認定頭部的器官病變,引起「有痛覺的組織」發炎或收縮,諸如中風、腦瘤、腦外傷、鼻竇炎、血管炎。(四)自發性─原因不明,醫學界承認有些頭痛與上述三項無關,卻又找不出病變何在,可能是腦神經痛,例如三叉神經痛。

器官病變時,依其部位而呈現大小、輕重不一的諸種神經症狀,而且往往持續惡化下去,頭痛並非最主要或最緊要的症狀,只是偶爾發作時痛時停,長久變動不大。腦瘤病人只有20%早期會時而出現稍縱即逝的緊脹性痛感,一旦腦壓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才見頭痛,這種頭痛隨神經症狀的惡化而增強,而此時神經症狀早已非常明顯,例如顱內動脈瘤破裂時,有嚴重的神經症狀,併發爆炸性的劇痛。

醫界常談及所謂「偏頭痛性格」(migraine personality):個性上追求十全十美、倔強執著鑽牛角尖、偏重細瑣吹毛求疵、野心勃勃、不苟言笑、緊張急躁、神經兮兮、抗壓能力低的人,容易患偏頭痛。也常提及「誘因」:心理壓力、女人月經、荷爾蒙急速變化、血糖升降劇變、飲食(咖啡、酒、巧克力、核仁、橘汁、乳酪)、藥物(心絞痛解劑、降血壓劑、女性荷爾蒙、超量麥角製劑)、疾病(憂鬱症、高血壓、膠原病collagen disorder, 發燒)、環境(強光、冷濕、刮風、窒悶)、------等。

偏頭痛通常痛在一側,故名,但往往另一側也波及,大多遍布頭顱,不止一處。頭痛的部位包括前額、顳部(鬢邊、太陽穴)、頭頂、後腦、顎關節、耳內、眼底、------等,有時起點模糊逐漸擴及整個頭部,主要的痛點仍甚顯著,不難指出患處。發作的時機不一,有的隨上述的誘因而來,有的無緣無由任意發作。症狀之性質、長短、輕重與多寡,依患處及部位而大有差異,有的短暫、有的持久,輕者隱痛,重者有如緊箍兒套牢,繃脹欲裂,痛如刀割,至於疲軟癱瘓,動彈不得,大部分屬中度介於兩者之間。輕度的偏頭痛無神經癥兆,嚴重的偏頭痛發作之前,有時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神經癥兆,包括暈眩、眼花、影像重疊斷裂或閃爍盲點、失明、半身麻木無力、口齒不清、言語困難以及其他的神經症狀。另外也常附帶:噁心嘔吐下痢、眼睛怕光流淚、眼紅瞼腫、鼻塞、耳鳴、耳塞、暈車、臉紅、血管鼓脹、脈搏加重、手指顫抖、畏寒冒冷汗、------等。這些都是疼痛的相關症狀,頭痛過後,隨即消失。

除了器官性頭痛須醫治器官疾病之外,目前治療頭痛絕多仰賴藥物以止痛及於相關症狀,或控制血管的張縮,包括止痛藥、鎮定劑、麥角製劑、消炎藥、抗憂鬱劑、抗癲癇劑、血管擴張及收縮劑、類固醇,以及氧氣筒,短暫抑制減緩症狀罷了,治標不治本。有的居然開刀翦除肌肉、神經、血管,可疑可議。其他生物反饋(biofeedback)及心理協談,試圖藉心理作用來減輕疼痛,隔靴搔不着癢處,無療效可言。這些在在不可能根治,醫界迄無根本療法。

作者周明峰為復健專科醫師 (Emerson M. F. Jou, M.D., M.P.H.)

周明峰文集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