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疼痛疑難雜症 (8)

◎周明峰

(8)

* 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患者,長年懨懨疲倦,越活動越無力,休息靜養也不見得好轉,有的連帶其他症狀:關節與肌肉酸痛、頭痛、胸痛、腹絞痛、失眠、手腳麻感、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焦躁、憂鬱、------等,這些皆是筋肉傷的症狀。失眠症多係頭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筋肉傷,隱約在作怪干擾,因而無法安靜心思來入睡,或頻頻中斷睡意,即使當時並無明顯疼痛或不適,筋肉傷愈靠近頭部,對睡眠的影響愈大。焦躁症、憂鬱症、注意力渙散皆是筋肉傷的隱約意態,因經年累月捱痛受苦、作息困難,加上長期服藥的副作用,精神狀況逐漸惡化所造成。因而做起事來有氣無力提不起勁,日常生活疲於應付,影響工作、人際關係、社交活動甚鉅。醫學界迄今不明病因,無疾病也沒發炎,身體檢查不出異樣。醫師對診斷與治療束手無策,不知所措之餘,往往牽強地或錯誤地當作各種疾病治療,包括甲狀腺官能不足(hypothyroidism)、呼吸暫停 sleep apnea)、嗜睡症(narcolepsy)、憂鬱症 (depression)、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免疫失調(autoimmune disorder)、亞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藥物副作用、------等,顯然無效,遂成為無解的難症。其實問題非常簡單,不過是廣泛性的筋肉傷,檢查筋肉必可找出遍體按之極痛的傷處,患者雖沒痛,但是疲弱無力就已明示筋肉傷痛,類似肌纖維痛,兩者雷同,只差疼痛與否,可以說慢性疲勞症是無痛的肌纖維痛,肌纖維痛則是有痛的慢性疲勞症。診斷只須徒手檢查筋肉,找出所有傷處,治療則靠精準療法的輕按手法,假以時日,持之以恆,逐一徹底治之,復元可期。

身體的症狀必有身體的病竈,即使通常歸屬於心理障礙的病症,諸如失眠、焦躁、憂鬱、心志渙散,甚至過動症 (注意力短缺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傷後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等,也免不了有身體的病竈,呈現或隱藏的筋肉傷乃是舉足輕重的因素,不容忽視。在專注於心理與行為的分析協談之前,應該優先考慮筋肉傷,因它是檢測與治療的首要重點,甚或最關鍵的一環。心理治療或全方位(機體整體性holistic)照護時,若不刻意著重於身體的病竈,則療效終究無甚了了。

作者周明峰為復健專科醫師 (Emerson M. F. Jou, M.D., M.P.H.)

周明峰文集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