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曾經說過﹐“我也是台灣人”,但是我們都知道﹐他是中國人。我們不知道蔣經國是否認為他自己是台灣人? 但是﹐蔣經國強調他也是台灣人。蔣經國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他也和我們一樣是台灣人。當一個中國人說他是台灣人時﹐他並沒有否定他是中國人。
李登輝說,“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他是台灣人。為什麼李登輝必須再特別強調他是台灣人? 因為台灣人一直都被誤認為中國人,他必須澄清他是台灣人。所以﹐當李登輝補充“也是中國人”時﹐他的這句話又讓人誤會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陳水扁說﹐“我是台灣人﹐也是華人。”為什麼陳水扁把李登輝的“中國人”改成“華人”? 古代的中國人自稱“華人”意謂“文明人”﹐有別於“夷人”﹐意謂“野蠻人” 。現代的中國人是這些華人和夷人的混血種(hybrid)﹐就像很多台灣人是漢人和平埔族的混血種。所以﹐陳水扁真的是不是也是華人?
為什麼台灣人說他是台灣人時﹐必須在後面加上一個中國人或是華人的補充語? 因為當一個台灣人只說他是台灣人時﹐他意謂他不是中國人。所以﹐現在住在台灣的人只有中國人和台灣人之分﹐沒有“外省”和“本省”族群之分。台灣沒有族群的問題,台灣只有中國人和台灣人的問題。
當年選台北市長時﹐我們把有些中國人稱為“新台灣人”。李登輝在幫馬英九競選市長時﹐向大家宣佈“馬英九是新台灣人”。以到台灣的時間先後﹐我們把台灣人分為“原住民”和“新住民”。在新住民裡﹐我們又分為河洛人﹐客家人和外省人﹐所謂的四大族群。
為了減輕族群的分裂﹐我們時常這樣定義台灣人﹕只要認同台灣﹐只要愛台灣的人就是台灣人﹐不論他們什麼時候到台灣。但是﹐“外省人”也認同台灣﹐也愛台灣。
許多外省人到中國探親後﹐又回到台灣。他們不回去他們生長的故鄉。他們認同台灣。這些“外省人”和一些“本省人”﹐甚至台獨人士﹐都贊成台灣和中國合併統一﹐只要有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富強﹐民主自由的國家。這些“外省人”和“本省人”﹐並不認為台灣和中國合併統一是不愛台灣的。這些贊成台灣和中國合併統一的人認為﹐他們也和贊成台灣獨立的人一樣愛台灣。
誰是中國人和誰是台灣人一樣模糊。我們時常看到﹐在立法院裡“外省”的立法委員質問“本省人”﹐你是不是中國人﹖但這些立法委員不會問“外省人”你是不是台灣人﹖當“本省人”被問到﹐你是不是中國人時﹐常常支吾其詞﹐不敢正面回答。
因為﹐一個台灣人如果回答﹐他不是中國人他就是台獨份子。一個台灣人如果回答﹐他是中國人他就是統派。所以﹐在台灣不統不獨的環境下﹐我們倒底是台灣人或是中國人﹐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在台灣﹐族群是一個敏感的問題﹐甚至是一個禁忌。但是﹐台灣的族群問題和美國的黑白族群的問題並不一樣。台灣的族群問題是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而不是種族(race)的不同。
我們把不同意識形態的問題歸罪在族群的身上。為什麼“本省人”和“外省人”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為什麼絕大部分的“本省人”和少數的“外省人”贊成台灣獨立﹖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外省人”和少數的“本省人”贊成台灣和中國合併統一﹖
我們時常以來到台灣的時間長短來解釋這個現象。因此,我們很容易這樣二分法﹕“本省人”是台灣人﹐贊成台灣獨立﹐反對統一﹔“外省人”贊成台灣和中國合併統一﹐反對台灣獨立。“本省人”和“外省人”並不是族群不同的問題﹐而是意識形態極端不同的問題。
台灣沒有挑撥族群仇恨的問題﹐只有不敢接受統獨挑戰的問題。我們只有以「不要離間族群感情」為藉口﹐逃避統獨的辯論。
“本省人”和“外省人”有這麼不同的意識形態﹐並不是因為住在台灣時間長短的不同﹐或是到台灣先後的不同﹐而是他們到台灣有不同的目的。
“本省人”的祖先到台灣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家園開拓新天地。“本省人”的祖先是“開拓者(pioneers)”。“外省人”的祖先到台灣的目的是﹐為了避難﹐逃避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外省人”的祖先是﹐“逃難者(refugees)”。
“本省人”的祖先自願拋棄中國的故鄉﹐到台灣開拓新天地。這些開拓者就是“本省人”的祖先--開山祖。“本省人”的祖先在台灣﹐“本省人”的根在台灣。
“外省人”的祖先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中國大陸的故鄉﹐到台灣避難。“外省人”的祖先在中國﹐“外省人”的根在中國。
所以﹐那些想到中國尋根的台灣人是數典忘祖。那些想等到有一天中國富強﹐民主自由﹐ 台灣就可以和中國合併的台灣人是﹐背棄祖先開山祖開拓台灣的精神。
所以﹐“外省人”只要拋棄逃難者的心態﹐建立起開拓者的精神﹐他們就是“本省人”﹐他們就是台灣人。這才是認同台灣﹐愛台灣。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蔣經國都是逃難者。那麼李登輝和陳水扁是不是開拓者﹖
現在﹐在競選2012年總統時﹐馬英九總統向選民說﹕“台灣是我們的家園”。在經過比半個世紀還長的時間﹐這些逃難者才覺醒﹐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不是“他們”的流亡地。
馬英九總統應該知道的很清楚﹐今天他會當上總統﹐完完全全因為台灣人投票給他才選得上﹐而不是中國人。這些逃難者(外省人)今天有這樣富裕舒適的生活﹐完完全全因為台灣這塊土地所供養﹐而不是中國大陸。
如果那些逃難者和他們的子孫把台灣當作家園﹐不是流亡地﹐那麼我們這些開拓者的子孫不僅會盡棄前怨﹐還會展開雙手歡迎。
現在「台灣」是我們大家的家園﹐不是“外省人”的避難地﹔那麼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和理由。中華民國不是我們的國家。
知恩圖報者才是人。讓我們大家手牽手心連心﹐為我們的家園的前途奮鬥努力。為了報答台灣的養育就要致力於台灣人的建國﹐達成「台灣獨立」。
台灣的問題並不是﹐“外省人”太多﹐而是“逃難者”太多。當“逃難者”執政﹐台灣就變成一個避難的地方。當開拓者執政﹐台灣就應該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現在這些逃難者已經把台灣當作家園﹐認同台灣了﹐台灣人民必須決定﹐台灣要不要繼續作為中華民國的避難所﹐還是要作為一個新的國家的誕生地。
Revised: October 27,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