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返鄉雜記

(七)我的母語 part 3

◎ 鄭思捷

有一天,我到了小叔家拜訪。我們倆人在大廳談天說地,用台灣話聊得開心。不久兩個小孩子回來。大概是還在唸小學的學生跑進來。經過介紹後,才知道他們算起來也是我的堂弟。我和他們談起話來後,我用台語問,他們用“國語”回答。就這樣談了快十分鐘,才被小叔打斷,把小孩子打發出去。我覺得很奇怪,就向小叔問道﹕“小孩子們怎麼都講國語﹔他們甘不會講台灣話﹖”

“我要他們講“國語”了,講台灣話無路用﹗”小叔這樣回答著。

“是安怎台灣話無路用﹖國語才有用﹗”我很驚訝地趕緊追問下去。

“中國人口有十億,土地又大,資源豐富,將來一定是強國。所以,學國語才有用。台灣話有音無字,無將來性。...”小叔馬上向我這樣解釋著。

我想起來,在美國也有不少台灣人的家庭費了很大的精神,希望他們的下一代,在美國也學會說中國的北京話。我很欽佩他們在小孩子面前不用台語,而用“國語”的苦心。我想台灣的讀冊人,實在有義務向台灣人好好說明一番。我就利用這個機會向小叔說道﹕
“台灣話也算是世界十大語言之一。咱的台灣話比起北京話更早更完整,更正確,更文雅。(我還舉了幾個例子給小叔聽聽)。咱的台灣話不是無字﹕是很多字咱不用而不知道。那些真的沒字的音,咱台灣人應該造字。就像現在用的中國字從倉頡造字後逐漸改良的。咱絕對不可以輕視咱自己的文化,絕對不可以放棄咱自己的母語。”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人多的國家並不一定強盛。先從中國的歷史看,自從三國之後,五胡亂華,人口眾多的漢人的朝代,有多少次被少數的邊疆民族所滅亡。譬如說,北魏的鮮卑族,五代的契丹,南宋的金人,最近的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數的蒙古人和滿清人打敗了多數的漢人。”

“再從外國的歷史來看,古代的羅馬帝國也是以少數人征服了廣大土地和人民。近代的英國也在一百年前以少數人統治了“日不落”的殖民地。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世界所有的強盛的國家都不是因為人口眾多。”

“再從世界近代的演變來看,我個人感覺到中國在幾百年,甚至千年後,會四分五裂變成許多國家。現在蒙古已經獨立,接下去是西藏,再更長遠的將來可能是新疆,雲南等邊疆地區。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動物方面,強的動物,如虎豹獅都不是以多而強。螞蟻的數量多,但不是強。所以,人口多的國家只是容易生存,但是不能成為強國。”(待續)

 

鄭思捷專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