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所追尋的台灣人(Part 5)

◎ 鄭思捷

六、台灣人的再生和幾點建議

具有開山祖的精神,保有日本人習俗和嚮往民主科學的理想的台灣人,大部份存在在海外。在國民黨政府的中國封建統治下,理想的台灣人沒有愈來愈多,反而一天天地減少。
這樣理想的台灣人,也沒有在國民黨的本土化後增加。台灣並沒有這樣的台灣人存在的環境。現在國民黨政府看到台灣人的變質,末落而開始提倡『心靈的改造』。

但是,在國民黨政府盡力維護中國的傳統下,所謂的心靈改造將只會淪落為一個空洞無質的口號。國民黨政府的所作所為和它所想要改造台灣人心靈的目標,將只會背道而馳,如緣木求魚。

我認為心靈的改造或是理想的台灣人,就是要繼承、發揚我們祖先開拓者的精神,要繼續保有、溶入日本人的習俗和追求、實踐西方的民主和科學。我們一定要這樣來改造心靈,這樣來重建台灣人。

為了台灣人的重生,第一點就是要重新認識我們偉大的祖先,繼承祖先開拓者的氣質和精神。我們的祖先就在台灣。

我特別建議,我們大家在各地方創設一個當地的『開山祖節日』。在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感謝、懷念,更要發揚我們偉大祖先的開拓精神。我們特別利用這一天重溫,並且提醒我們開山祖艱辛的墾荒生活。

讓我們恢復,萬華五月十三日,三重埔四月二十日,士林四月二十四日等等為當地的『開山祖節日』。在這一天,讓我們大家一齊過著我們祖先開拓台灣時期的墾荒生活。在這個『開山祖』的節日,我們只吃雜糧,甚至絕食,住搭篷,讓風吹雨打,体驗我們開山祖的辛苦。

我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我這個『開山祖節日』的建議。我認為這樣一個節日可以提昇台灣人的意識。我們可以改善我們吃『大拜拜』的陋習,變為有意義的紀念祖先。希望大家向台灣各地的民間團體建議,創設當地的『開山祖祭節』,相似於日本的『萬祭日』的習俗。

第二點就是要恢復日本人的習俗。國民黨政府有計劃地消滅台灣人在日本統治時期教育下所培養的奉公守法,保護環境衛生的習俗。再加上台灣人自己無法忘懷外來強迫歧視的慘痛經歷,我們不能理智地正視日本統治時期的貢獻。國民黨政府以民族的情感一再強調,而台灣人自己所想到的,也都只是日本統治的負面。現在我們必需以科學地、公正地確認台灣人,在日本統治時期素質的提高,和各方面農業、交通、衛生、教育的建樹。

為了重建台灣人和正確公平地認識日本統治的貢獻,我們建議成立『台灣日本統治時期博物館』,陳列台灣人在這個時期的各方面進步和成就。我們應該建立每位日本總督的銅像。我們還要設立六位被台灣人殺害的日本老師銅像,紀念他們為了台灣教育的犧牲,並表示我們台灣人的歉意。我們要保證像這樣慘忍無人道的事情,將來絕對不會再發生。

寫到這裡,我剛好適時地拜讀,連根藤的『生為台灣總督,死為台灣魂的明石元郎』一文(公論報1997年9月6日)。我們應該嚮應連根藤的建議,設立『明石公園』。

在這個博物館裡,我們可以陳設比較各時期台灣的進步和中國落後的情況。我們也可以比較清朝和國民黨政府派到台灣的官員的素質,和日本統治時期日本派到台灣的總督、官員的素質和名望。

在這個博物館裡,我們也要陳列日本統治時期各方面的建設,例如烏山頭水庫的建設和嘉南平原的輪灌的創新方法。我們還要建立烏山頭總工程師和他的夫人並列的銅像,感謝這位工程師的貴獻和他夫人殉身的貞烈。

改造台灣人的心靈的第三點,就是要拋棄中國的傳統封建觀念,建立西方的民主與科學的理念。台灣人必需以講理代替傳統。我們必需以法治代替人治。

台灣人必需徹底覺悟,中國的傳統和西方的民主科學無法並存。它們是互相衝突﹔因為中國的傳統是不民主,也是不科學。中、西是無法融貫的。我們只能留取東、西雙方的長處。

只有拋棄中國的封建傳統,台灣人才有空間吸取西方的科學。只有認清三民主義的封建本質,我們才可能建立民主的理念。我認為民主和科學的建立,必須從學校教育著手。因此,我建議我們應該要廢除三民主義為必修課目。大學的入學考試,只考數學、英文和一篇漢文的作文。我們不必再去念那些中國的四書、五經、史記和左傳了。

寫到這裡,適時地拜讀趙珠蘭的『拋棄包---迴嚮』一文(公論報1997年八月2日)。我們要啟發一個她所提倡的『拋棄中華文化建立台灣文化運動』。

理想的台灣人,我認為就是要具有我們祖先開山祖的精神,日本人的習俗和民主科學的理念。我們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鄭思捷專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