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或許應該高興,選前一百天被中國國民黨揪住打的不過只是蘇嘉全區區農舍問題。只要與○八年大選選戰對照,當時同樣鋪天蓋地,同樣抹黑,大肆炒作所謂「國務機要費」,手法與今天有何不同?只是對象從陳水扁轉到蘇嘉全,《聯合報》的社論標題是<看見蘇嘉全 想到陳水扁>,可見老狗玩不出新把戲,就是複製打扁的伎倆用在蘇嘉全身上。不要忘記的是,陳前總統的「國務機要費」已判決無罪,蘇嘉全的農舍連違法都構不上。
蘇嘉全只是副總統候選人,統派政黨與媒體使盡全力撲殺蘇嘉全,可見對蔡英文已無力可施了,只好把小小農舍無限上綱的加以放大。蘇嘉全建造農舍有沒有違法?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國民黨立委揭發於前,農委會附和栽贓於後,農委會主秘戴玉燕胡說什麼蘇妻是公務員不具農民身分,被拆穿作假後,主委陳武雄另生一計,質疑蘇的農地九十%有無作農地使用。問題是,屏東縣政府才是主管單位,已明確宣告蘇的農舍一切合法,這不是「中央槓上地方」,而是中央違法入侵地方政府自治權;目的就是鬥垮、鬥臭蘇嘉全。
蘇嘉全的農舍完完全全合乎法律程序,沒有二話可言,連馬英九也不得不公開說,蘇的農舍「有無合法固然重要,但也應注意社會觀感」,可見已無法在法律上扳倒蘇嘉全,只剩下「社會觀感」了。要談「社會觀感」,恐怕馬英九職業學生、綠卡,才是重點,蘇的農舍的觀感卻是藍營統媒炒作的結果。
只要打開《聯合》、《中國》兩報,打開藍調電子媒體,用「炒作」還不夠形容打蘇的力道,用「圍剿」也不能盡其妙用,好像國內選情只剩下蘇嘉全農舍議題可議、可論。報紙的頭題,再加上連篇社論、評論,還附加民調,真是不遺餘力,而藍色、紅色電子媒體,新聞之外,每天「叩應」幾乎無日不撻伐蘇的農舍,這不是反映輿論,而是製造輿論、製造「社會觀感」。
打蘇進而無端炮製「小英要換副手」聲音的同時,當然也就轉移了馬英九「馬上倒」的視聽。重點是,這種奧步、爛招,在台灣民主進程中如果管用,那是台灣之恥。
台灣人真的願意隨魔音而起舞?
(作者金恆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原載:《自由時報》 2011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