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台灣外交該回到起點

◎廖清山

川英通話、中國放話以後,有人說,慘了,慘了,中國拳頭比不過美國,很快就會出手修理台灣。

聖普「斷交」後,又有人說,完了,完了,台灣馬上就要出現「斷交潮」。跟着就會孤立,沒有朋友了。

有震驚,有哀號;有冷笑,有嘲諷。

可是年輕一代却毫不在意。他們紛紛表示「感謝」說,「太好了,幫我們省錢,超佛心」、「再有『斷交』也沒什麼,反正越多『邦交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就會為『台灣』節省下更多預算,也會將台灣的『外交空間』撐得更大。」

年輕人的意見,並非阿Q式的自我安慰。

台灣過去有所謂「彈性外交」、「金元外交」、「務實外交」、「活路外交」這類亂七八糟的奇葩外交,一般通稱之為「凱子外交」。也就是說,為了保住「邦交國」,不惜大把大把的金錢往外撒。年輕人的收入就只有那麼一丁點,日子過得苦哈哈。當他們知道外交就是那般胡搞的,自然會失望加不滿。

不過當政者會不會有壓力?肯定有,但應非來自一般人所擔心的中國。

中國的流氓行徑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剛開始,說不定讓人驚惶失措,譬如台美斷交當天,凌晨兩點宋楚瑜叫醒在睡夢中的蔣經國,3時之前,美國駐台大使安克志也將此消息通知蔣經國。蔣一時不知如何面對,當天只會發動群眾,砸損美軍小轎車13輛,並打破門窗玻璃。甚歪來協商的代表副國務卿克里斯多夫抵達台北時,讓青年學生向他丟擲雞蛋和石塊。這都是情緒性的發洩,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中國不斷霸凌,一而再,再而三。久了,也就麻木了,反而使台灣產生免疫力。第一次台灣民選總統,有中國人帶着一副醜陋的嘴臉,不僅叫喊若李登輝當選就要如何如何,還有真實的導彈指向台灣。結果呢?台灣人不理睬,硬是給出選票。李登輝也老神在在,當選了。後來,阿扁競選總統,當年的一伙中國人故伎重演,叫喊若陳水扁當選就要如何如何。結果也是眾所周知,台灣人不理會,該給票就給票,陳水扁終於連續當了兩任總統。

所以蔡英文不會擔心中國的洞嚇,因為她知道,如果真有本事或者能夠武力「解放」台灣,中國早就幹了,有沒有台獨只是一個借口罷了。起碼她很清楚美國有一個國會制定、卡特簽署的《台灣

關係法》。這個特別保護傘雖然是由在美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推動而產生,但中國和台灣(蔣政權)都「認知」過。否則便是美國干涉內政,中國早就抗議了。

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中國從「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到「和平解放台灣」,再到「和平統一台灣」,直到「一國兩制統一台灣」,到最後只剩下個「九二共識」還加上個「只要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都好談」。最近更揚言要將台灣「黎巴嫩化」,這都是說給自己人聽,台灣人只當笑話看。因為一旦發動戰爭,中國可能四分五裂,藏獨、疆獨、港獨勢必更加壯大,中國內政的隱憂必然一一浮現,習心中所期望的中國夢將變成噩夢一場。年輕人清楚這一點,蔡英文也不會不明白。

奇怪的是,蔡英文常常在「中華民國」和「台灣」之間,雲裡來霧裡去。讓人看不懂她腦子裡究竟在想什麼?

照理說五年前她差一點當選總統,今年一月也正式當選。如何治國,想要帶台灣朝那個方向走,心底應該有個譜。可惜,無論是她用人或做事,都是離離落落,全不靠譜。不能除弊,無法興利。是無心抑或無腦,這不是我們的關心所在。重要的是,選民應該更清楚的提醒她,投票給她的目的在那裡?大家要過安定的日子,更要一個安全的未來。而不是投完票,就任憑她予取予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更不可以讓她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這種壓力大家給得起,也應該給。

沒有錯,以往歷任美國總統的政策,讓蔡英文動輒得咎而不敢輕舉妄動。但川普已表達可以接受的善意,蔡英文何妨改弦易轍,作風開放些,大瞻些。不要老關在「總統府」作白日夢,直接走進人群,和一群熙熙攘攘的大眾對話。

我常懷疑她不敢和大家見面聊天,因為怕三教九流的人不容易應付。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開口要這個要那個,無端給她壓力,狼狽、尷尬。殊不知壓力多了,反而可能使她更加坦然、輕鬆,到頭來竟成好事一樁。

機會不是常常有,當它出現時若不乘機把握住,下一次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再遇見。台灣可以輕輕地讓它溜走嗎?

或許還有人質疑,台灣是一個國家嗎?那我也想回問,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1776年以前沒有美國,2011年南蘇丹共和國才成聯合國一員。可見國家是可以「誕生」的。

林飛帆、陳為廷與林倢前不久投書《華盛頓郵報》,呼籲美國各派系停止將台灣作為國內鬥爭的工具,或用與中國博弈的棋子。如此一來是對台灣的冒犯,也是對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民主價值的冒犯。

也許「太陽花」這些年輕人可以考慮,在川普就任總統那一天,組織一個幾十萬人的示威遊行,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在這裡,台灣人在這裡。

這裡不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台北,更不是中國台北。乾淨俐落,掃除一切烏雲濁霧。

蔡英文週年慶時,再來一次。倘若那時還做不好,給她大壓力;若做好,給她鼓勵,擁護她。

2016-12-29 台灣守護周刊259期

 

清山看台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