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失去母語能力的台灣人

郭敏俊

約五十幾年前,小時候的台灣,是一個處處可以聽到台語的地方。除了學校之外,無論是在家裏、市場、工作場所、車站、戲院、大街小巷等場所,人人都使用母語。此外,就整體環境而言,廣播電台也有大量的台語節目,包括新聞報導、廣播劇、流行歌曲、講古、歌仔戲、賣藥等等;夜市形形色色的推銷賣膏藥、耍工夫、或是彈月琴講古盲人歌者動人的故事;乃至迎神賽會大拜拜的布袋戲與歌仔戲等,這些都是我們學習與吸收母語的重要元素。

而這些滋養母語的養分,卻日益消失,即將枯竭了。台灣已被澈底改造成一個「類中國」的地域,不僅思想上被「大中國意識」洗腦,行為也被同化,使得會母語的人口愈來愈少,造成原住民語被滅絕,客家話有如處於「加護病房」及台語處於「急診室」瀕臨絕滅的慘境。

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視台語為劣等語言,以種種手段直接或間接消滅台語,厲行去台語政策,以達到奴化統治的目的。所謂的「說方言受處罰」、「公共地方說國語」、「廣播節目方言限制」等等措施,不但解構了台灣原有的母言環境,其成功的洗腦教育,也讓純樸的台 灣人失去主體意識,在不知不覺之中,放棄母語而接受外來政權所使用的語言。

在舊金山灣區此地,我們可以看到政府部門的公告文件,都列有數種不同的語言,以方便不諳英語的人士,美國這種大融爐的精神,在台灣是看不到的。此外,此地的廣播電台及電視台也都有不同語言的節目,甚至專屬的電台。同時,在教育體系上,雙語教育也從幼稚園起開設。尊重不同族裔的語言與文化,是美國偉大的地方。

有一天,當我在一個西語的電視節目上,看到小朋友與主持人用流利的母語對話時,不禁感慨萬千:何時才能看到台灣的小朋友,如同這些西語裔的小朋友,朗朗上口地與節目主持人對話呢?

郭敏俊 1-23-2011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