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日本的「大和民族」精神,在東北大地震的浩劫當中展現無遺,讓世人為之肅然起敬,特別是「五十壯士」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更憾動人心。「大和精神」、「大和魂」「武士道」或「日本精神」,不再是個抽象名詞或是父執輩口中的贊歎語,而是活生生的典範示現在眼前。這種日本獨特的「大和魂」,究竟如何根植在日本人的心靈上,的確值得吾人探討。
首先就大和民族的形成來看,據《後漢書》,約於紀元前後日本有百餘國分立,二世紀時陷於大吞小爭戰的混亂局勢。及至三世紀魏朝時,有「邪馬台國」女王遣使至魏。三、四世紀時,「大和政權」成立於本州的畿內地方﹝奈良盆地﹞,此後日本逐漸步向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七世紀開始,日本接觸魏晉傳入的佛教與藝術,史稱「飛鳥文化」,此後再與唐朝更有密切的關係,及至十二世紀為止的五百多年間,日本從魏晉唐的影響之中,漸漸發展出獨自的日本文化。
十二世紀末葉,源賴朝成立鎌倉幕府,開啟武家政治之先河,皇室公卿大權旁落,在武士階級的主導下,庶民抬頭,日本進入文化創新的時代。宋代傳入的禪,在此時期成為武士階級的修行日課,透過禪的修行,提昇心靈的境界,陶冶品格,成為高潔正直的武士。換言之,禪就是武士道的基本哲學。為期七百多年的武家政治,終於奠定了日本的「大和精神」的基礎。所謂的「大和精神」,就是以武士道為中心的實踐哲學。
「大和民族」理所當然發展出日本獨自的「大和精神」,毫無疑義。然而,在檢視我們自己的「台灣精神」之前,我們的「台灣民族」究竟在何處?必先要有「台灣民族」之成立,始能發展出所謂的「台灣文化」,進而自然的形成「台灣精神」。目前,台灣連國家的意識都未能一致,有人自認是台灣人,也有不少人自認是中國人,也有人兩者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能夠建立一個「台灣民族」?更何況,若台灣人自己還不覺醒,貪圖一時之利斷送台灣的生機,拱手讓野蠻專制的中國來統治,在此情況下,「台灣民族」一詞,終將成為不可能實現的空談而已。
是故,當前首要之務在於「台灣意識」的宣揚與啟蒙,讓不同背景的人體認到與台灣生死與共的必要性,以台灣為家園,誓死保衛台灣,為子子孫孫建立一個安居樂業的淨土。若台灣能在一個正常獨立的國家之環境下,不受外力干擾,時間一久,水到渠成,自然就會形成「台灣民族」。
郭敏俊 3-2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