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在清朝時受滿清人統治,民國成立之後支那人聲稱繼承清代的版圖欲併吞蒙古,當時人口僅一百多萬,面對四億人口的惡鄰,蒙古人以堅忍的獨立建國的信念,克服種種險阻,終於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現在,她更是一個施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名叫「蒙古國」。
蒙古有過傲人的輝煌歷史,十三世紀時成吉思汗率領的騎兵東討西征,建立空前絕後的歐亞大帝國,成為一個貫通世界重要文明──漢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偉大國家。由於蒙古人的兼容並蓄與開闊的視野,在國祚式微之後,不但未被漢文化所同化而滅族,反而於近代能夠在支那與俄羅斯兩大強權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並成為一個民主國家。蒙古如何辦得到呢?她的成功必有值得吾人借鏡之處。
位居兩大強權之中的蒙古,深知兩邊都不能得罪也不能偏倚的利害關係,國家的命運猶如走剛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如何成為一個正常的獨立國家,是一件極為艱鉅的任務。幸好,蒙古的領袖們具有理想與睿智,在清朝瓦解之後,他們把握了良機,在1921年宣佈獨立,力圖擺脫來自南方支那人的統治枷鎖。
他們更堅持蒙古人有三件事──牲畜、母語、疆界──絕對不能放棄。牲畜,是蒙古人賴以為生的基本資產;母語,只要蒙古話還有人使用則蒙古文化必能持續流傳下去,母語是蒙古人的身份証;疆界,是保障前兩項的基礎,亦即蒙古人必須堅守自己的國土,一寸都不能讓出。
為了達致建國的目標,在宣佈獨立之後,立即派使團前往國外積極爭取列強的支持。歐美列強甚至日本都不把蒙古看在眼裏,因此爭取列強支持的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後來,蒙古轉向剛成立的蘇維埃政權求助。受到蘇聯的支持,蒙古於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之後,為了取得俄人的信任,蒙古不惜將國家全盤俄國化,實施共產主義,甚至在唯物論無神主義的教條下,以「階段性任務」之必要,對傳統的佛教加以箝制,讓僧侶下獄或殺害。在蘇聯的支持下,不但迫使支那放棄併吞的野心,蒙古更於1945年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蒙古是第一個宣佈脫離蘇聯的國家,較之其他東歐或中亞原蘇聯的附庸國腳步快了許多。1990年蒙古興起和平民主改革,揚棄社會主義,舉行首次公民選舉,制定新憲,加速民主進程;繼而於1992年更改國號為「蒙古國」,並改國旗與國歌,實行多黨制,現在有十六個登記政黨,是一個實質的民主國家。
蒙古人能,我們台灣人應該也能才是!
郭敏俊 6-14-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