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2018冬奧會在韓國

郭敏俊

七月六日,當國際奧委會在南非德班宣布韓國的平昌為2018年冬奧會舉辦地時,在場為爭取主辦權的李明博大統領與奧運花式溜冰金排得主金妍兒相互擁抱,而在地球另一端的韓國民眾也歡聲雷動興高采烈,兩邊的韓國人同時為申請多年終於成功感到欣慰。從電視新聞的畫面上,可以看到許多人激動得流淚,高興與榮譽的民族感油然而生。

筆者初次訪問韓國時,是1979年的十一月,正是朴正熙被全斗煥與盧泰愚聯手暗殺後的一個月。當時雖然只在首爾一處參觀,對韓國的整體印象或許有失之偏頗,但是覺得生活在這一個冬季嚴寒的國家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韓國人的勤奮精神。這種與惡劣環境搏鬥不畏艱難的精神,是韓國人今天得以傲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韓國處於中日兩大國之間,自古以來飽受兩邊的欺凌,曾經是中國的屬國,也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加上地理環境的因素,使韓國人無形中養成既勤奮又強悍的性格。這種性格使得韓國的長期威權體制在人民不斷的衝撞下為之瓦解,也使韓國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另一方面,由於韓國人的勤奮與團結,使韓國從韓戰的瓦礫中重生,到今天在汽車、家電、電子等擁有自己品牌,以及其他的造船、鋼鐵、營建工程等技術,在在都讓全世界不得不對韓國另眼相看。

韓國並不以經濟的成就為滿足,她更要世人改變對韓國的觀感。1988年韓國舉辦首爾奧運會,不但為她帶來國家形象的提升,也為國民帶來自信與自豪,使人民從「我們也能做到」的信念超脫到「我們也能成為第一」的光榮感。此後,韓國不斷爭取舉辦國際性運動會加大國家的知名度,也積極培訓選手國際上為國增光。今天,韓國不只是手機、家電的生產國而已,在既有的跆拳道盛名之外,足球、高爾夫球、棒球、女子花式溜冰等等運動項目,韓國也能在世界舞台上佔有重要的一席。韓國透過運動提升國家形象所作的努力,在這次平昌冬奧會的申請上,可見一斑。

韓國早在2001年申請平昌為冬奧會主辨地失利後,並不為之氣餒,更於2010 年與2014年接連提出申請,但也告失敗。此次,經過十年的努力,在金妍兒與韓國總統到現場宣傳與積極拉票之下,第四次申辦終獲成功。韓國舉國上下之興奮與驕傲,是可以理解的。金妍兒不但在會場以感性的語句打動委員會的成員,也製作以展現奧運四海一家和平精神的短片在場播放,她更在南非當地報紙發表文章表示:「希望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向弱勢地區傳播奧運精神。」此外,平昌將以「新的地平線(New Horizons)」為2018冬奧會的標語,用意在於要給亞洲冬季運動不甚熱絡的現狀注入新活力。由此,也可見到韓國人的視野與企圖心。

當韓國正在為此一盛事舉國歡騰之際,反觀我們的台灣,一個國不成國的島上正上演著當局假藉司法追殺台灣人前總統的醜劇。在一個無能者的主政下,台灣人能期待一個「做一個光榮的台灣人」的未來嗎?

郭敏俊 7-7-2011

郭敏俊專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