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舞(Talchum)是韓國傳統舞蹈之一,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朝鮮時代,這種結合雕刻、繪畫、舞蹈、及音樂的民間藝術,以各種不同造型的面具表現不同的角色,演出當時庶民生活的一般情景,自古以來備受韓國人民的喜愛。
在各式各樣的面具當中,有一種面具是以朝鮮時代的官員為對象所造成的,稱為「兩班」(Yangban) 。「兩班」是皇帝早朝時列於殿前東西兩側的文武百官,也就是現在的政府各部會的首長副首長等軍公職官員。「兩班」面具也有不同造型,一般以獅鼻大口為特徵,也有將臉自中央塗以黑白兩色,表示父不詳的私生子,也有長天花或生癩病的容貌等等。這種特意將「兩班」的面目加以醜化,並且在演劇中沒有好下場的傳統舞蹈,充分顯示韓國人民對官僚的厭惡。
官僚之令人厭惡不得人心,自古已然,不因時代之進步而有所改善;特別是在號稱「民主國家」的今日台灣,官僚作風之熾盛,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由於一向把台灣人視為次等公民的馬英九,以其獨斷獨行枉法亂紀的行徑,早就不輸封建時代的「皇帝」了;因此上行下效的結果,馬政權的部會首長個個也都變成現代版的「兩班」,不僅不知「爾俸爾祿,民酯民膏」勤於任事,反而信口開河,或以鄙視的語句指責人民,凡此種種背離現實不知民間疾苦的言論之一再發生,在在證明馬英九自己無能也無用人的能力。
於是乎,馬英九從早期擔任台北市長時對原住民的「我把你當人看」,到當上總統之後對八八水災受害者家屬的「我不是來了嗎?」,以及最近對蕉農的的「怎麼不早講?」等等都成為「馬氏治國名言」。而其屬下的首長,也都以仿效「馬氏語錄」為圭皋,行政院長吳敦義的「海豚會轉彎」、「發明無薪假者應得諾貝爾獎」、「白賊新義」、「媽的五連砲」等名言也能媲美其主子。此外,考試院長關中的「公務人員不等於一般人」,以及最近農委會副主委趙麗雲的「農民只工作一小時」等,也足以與馬應英九的「名言」相輝映。
以被稱「台灣人」感到不爽的「高級」支那人馬英九,以外來統治者的正朔自居,澈底的鄙視台灣人,根據不屑當台灣人,因此在言行之間無形中就流露那股歧視台灣人的情緒。
此外,馬英九也非常勢利眼,對財團大企業的巨富階級另眼相看,對軍公教人員與榮民愛護有加;相對的,對支撐台灣經濟命脈的農工普羅大眾,則任其生滅不管死活。此舉不僅造成軍公教與農工的階級對立,同時也加大貧富的差距。這種以族群優越感及差別待遇的方式治理國家,讓許多人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憂心。
台灣人不滿的情緒愈來愈加高漲,這從馬英九想在民間搏感情而四處遭到嗆聲的情況日益增多可以看出。此外,在網路上也可以見到許多幹詨馬英九的文章,或是多媒體動畫嘲諷馬英九的無能。這與朝鮮時代的韓國人之以醜惡的「兩班」官僚面具,在舞蹈中發洩他們不滿的情緒之情形,頗有相似之處。
當然,與其憂心或對馬英九及其官僚的不滿,不如進一步地以實際行動早日讓馬英九及這些醜惡的「兩班」官僚們在台灣消失,才是活出台灣人尊嚴的好辦法。
郭敏俊 7-2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