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共識」,顧名思義,就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共同信念;這個邏輯十分簡單的概念,居然被提昇到台灣總統大選的論述層次,毋寧是一個極為諷刺的現象。我們的鄰居如日本、韓國,會有所謂的「日本共識」或「韓國共識」嗎?
從最基本的道理來說,一個人須要向別人說「我是人」才能證明他是人嗎?或者一個既有姓氏的家族須要召開族人會議,就姓氏取得共識嗎?這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原理,就「台灣」而言,卻無法同等應用。因為「台灣」一詞,在台灣可以有數種涵義:「台灣」是台灣、「台灣」非台灣、「台灣」是台灣亦非臺灣、「台灣」非台灣亦非非臺灣。正因為台灣尚未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共同信念」,所以就有所謂「台灣共識」的主張。
「台灣共識」,依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主張,就是有關台灣的未來或重大的政策決定等事項必須經過大多數人民的同意,亦即取得「共識」。據此一主張而言,政府之重大決策必須經過大多數人民的同意始能執行,在現行的代議政治的制度之下,另闢管道由全民決定,換言之,就是「公投」。蔡英文的主張,是以政治的手段取得民意共識,這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共識形成,與由下而上自然而然形成的「以台灣為主體的共同信念」之「台灣共識」,在本質上是有差異的。換言之,公投不會形成「台灣共識」,更不會形成「台灣意識」。
「台灣共識」必須以「台灣意識」為基礎,而「台灣意識」建立在「台灣認同」上。認同這塊土地,愛護它守護它,延續它多元的文化,並且以身為台灣人為榮。這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是透過生命與土地的緊密結合,而達致的精神與台灣合為一體的歸屬感。這種台灣與共的歸屬感,就是「台灣意識」,是任何強權任何外力所不能奪走的。
台灣的永續與子孫的未來,是這一代台灣人共同的責任。在尚未凝聚共識之前,台灣的當前要務,是如何建立「台灣意識」,啟發大眾認同台灣,這也台灣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
郭敏俊 1-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