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年前的「二二八大革命」,台灣人以劇烈的行動對抗外來蔣幫土匪政權,為台灣史上寫下了一頁波瀾壯闊的人民革命事蹟。台灣人在這場革命當中,以小擊大,在多次的戰役中予以敵軍重大傷亡,並能迅速組織運作地方政府,足以證明台灣人不僅勇敢善戰,而且具有高度自治能力。
台灣人之起義反抗統治當局,睽之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約三百五十年前的郭懷一的抗荷事件(1652) 。此一事件,在郭懷一陣亡後餘勇與當局奮戰十四日,死八千多人,被補領頭都受到慘無人道的極刑。再者,清朝統治台灣的212年當中,大小民變也多達116次,而以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為著名,史稱清代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前後歷經五十天,朱一貴在七天之內即攻下全境,直取府城,滿清動用大軍加以平定,朱一貴被解送北京處決。林爽文事件則是清代最大革命事件,歷時十四月,林爽文先於草屯起義攻陷彰化城,在北路造成聲勢,南路莊大田在鳳山舉兵響應,後不敵滿清大軍,先後失敗。
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一年,在奉清為正朔的「台灣民主國」的大員相繼落跑之後,抗日行動則以台灣子弟兵為主體的游擊隊在中南部各地繼續頑抗,約經四個半月最終不敵日軍,此次抗日死亡一萬四千餘人。日本領台初期的1895年至1915年之間,相繼發生二十多起的武裝抗日事件,而以1915年余清芳等人的西來庵革命最為著名,受日軍攻擊陣亡者有309人,被捕者1464人,其中903人被判死刑。
上述之起義抗暴事件,都與民族意識或民族獨立等近代思潮無關,多數以恢復舊制為目的之抗暴事件。台灣人雖然挺身喪命對抗統治者,但是從不想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換言之,台灣人仍然深受中國封建思想影響。這種流毒至今未絕,仍然繼續侵蝕台灣人的思想,左右台灣人的行為。這也是為何在今年的總統大選後,敗選的民進黨之中仍有為數不少的高層人士,意圖修正黨綱放棄獨立建國的目標,向國民黨靠攏的根本原因。
四百年來,台灣人一直在外來殖民政權下過生活,不僅沒有國家意識,反而認賊作父,思想混淆不清。特別是在過去五十年以來中國國民黨的洗腦教育下,更加深台灣人的中國認同,這也是許多台灣人對所謂的「中華民國是台灣」之主張也不排斥,甚至夥同國民黨人高舉「車輪旗」,在國內外許多場合為「中華民國」搖旗吶喊樂之不疲的原因。
「二二八大革命」之後的清鄉大殺戮,無辜受難者數以萬計,讓多少幸福的家庭一夕破碎長期生活在悲痛的陰霾當中。其後的白色恐怖,讓台灣人生活在禁聲與不安當中。中國國民黨幹下如是的惡行,仍有許多台灣人擁護他,充當奴隸。這種匪夷所思的怪現象之能夠發生在台灣,在於台灣人缺乏主體意識。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不能不說是台灣人的悲哀。
今天,我們在悼念「二二八大革命」烈士的同時,除了要效法先賢的勇敢精神之外,更不要忘記台灣從未建立自己的國家之事實,台灣人不能自我設限,以當順民為滿足,台灣人要放大格局,要為台灣開創自己的前途,更要堅定獨立建國的理想,永不妥協!
郭敏俊 2-2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