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撲火飛蛾》讀後感

郭敏俊

到了倫敦希思機場海關,通關毫無問題。或許台灣已經在我背後了,我想。

這是唐培禮在他的《撲火飛蛾》書中描寫自己心底最大的感觸,因為這是他被自已的國家列為問題人物遭受禁止出國達十九年之後的首次出國。唐培禮,這位彭明敏脫逃事件的主事者,在彭明敏成功逃離台灣之後的翌年1972年,被國民黨殖民政府以「對中華民國不友善的行為」作理由被驅逐出境返回美國之後,一直被限制出境。當他再度拿到護照,能夠與家人前往倫敦,去看他在台灣領養的兒子,毫無阻礙地通關時,他的第一念頭就是重返台灣。

讀到這裏,不盡讓人熱淚盈眶,深深被唐培禮那種熱愛台灣的情操所感動。

一位奉持博愛精神的基督教宣教士,在台灣當目賭國民黨高壓統治台灣人民的暴行時候,而他所屬的教會卻要他對這種不公不義置身事外視若無睹。富有正義感與實踐力的唐培禮,與妻子秋詩在抵台之後不久,無視教會的禁令,倆人就秘密地積極為揭發蔣介石「自由中國」的假象以及為政治犯奔走而奮鬥不懈。1971年彭明敏脫逃台灣的事件,不僅轟動全世界,更令蔣介石政權顏面盡失。然而,謙遜的唐培禮在多年之後才公開這段秘辛。

當然,唐培禮在作出為台灣犧牲之前,也是經過一番心理掙扎,特別是以一位宣教士的背景,如何在宗教誡命與現世公義之間作選擇,非暴力與暴力之分界?以暴力對抗暴力之正反面等等,他在思考這類問題時,也會以「若是耶穌的話他會如何看待?」的角度為自己取得支持點。

雖說宗教無國界,實際上政治是操弄宗教之能手。宗教作為政治的附屬品或是統治人民工具,自古皆然。美國的國務院禁止傳教士涉入他國的政治領域,對國民黨的長期戒嚴白色恐怖視若無睹,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這次台灣的總統選舉,美國不但袒護國民黨,甚至稱讚一向以金錢買票的國民黨之勝選「是一次公平民主的選舉」。

相對於美國之著眼於本身利益的現實作法,唐培禮的作為真正活出耶穌基督的精神,是值得許許多多台灣人效法的。


郭敏俊 3-2-2012

《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
唐培禮 (Milo Thomberry)著 賴秀如譯
台北允晨文化 出版 2011年 11月

郭敏俊專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