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在馬英九的眼中,台灣農民算什麼?

郭敏俊

針對本月上旬日本民間團體在尖閣群島附近的捕漁活動,以人民日報為首的中國國內媒體作出各種報導與評論。讀了之後發現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特徵,亦即,中國媒體對日方的行動除了一致以「鬧劇」「白忙一場」加以貶抑之外,還以「我們不為所動」作結論。

例如6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登的評論分析說,此次的捕漁活動與東京都購買尖閣計畫結合,是在「日本經濟低迷政局混亂」的背景下所演出的「給國內看的鬧劇」。同日,政府系媒體工人日報的關連記事也以「鬧劇」一詞評論上述的捕魚活動。

評論說,「石原一夥人」的購買尖閣與「右翼份子」的捕魚活動,都是一小撮日本人意圖引起反中騷動以獲得「一絲快感」的行為。

人民報系的環球時報在本月11日刊登的評論中,使用中文的「鬥氣」一詞對日方的舉動加以嘲笑:「實力上比不上中國的日本人,只是演出與中國鬥氣的表演而已」。

媒體上這樣的論調當然是文不對題的。圍繞尖閣的日方行動,絕非無意義的「鬧劇」,反而是彰顯日本對該島的有效管轄的重要行動。然而,中方卻極力矮化這些行動的意義,其原因究竟為何?

答案就在上述的環球時報的評論裏面。評論中首次以中國媒體的身份承認,「釣魚台現在置於日本有效管轄之下」,並且感嘆說「站在優勢的是日方」,就是這句話點出中方所處的困境。

儘管中國政府強力主張尖閣諸島是自己的領土,現實上尖閣卻是日本的領土並且在日本的有效管轄之下。今天中國不但改變不了這的事實,而且也無法阻止日方之強化其有效管轄的行動。

在此情勢之下,若因「尖閣問題」而引起任何大問題的話,處於尷尬立場的將會是北京政府。與日本相爭愈是表面化,愈是在國民面前暴露出中國政府無法「奪還」本國的「領土・核心利益」之無能。

此外,今秋共產黨大會即將召開,國內維安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此時的胡錦濤政權,根本毫無餘力就「尖閣問題」與日本橫生枝節。

因此,中國政府對日方的尖閣行動,無可奈何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又恐怕會引來人民的「軟骨批判」。在此情況下,胡政權唯一能夠解決這種窘態的對策就是貶抑日方行動所宣示的意義,於是以一句「所以根本可以不加理會」為自己找下台階。

對日本的行動僅以嘲弄之為「鬧劇」隨即收場的中國國內報導,此舉也真能體察政府的「苦衷」。 不過,從這一點也可看出中國政府對尖閣問題理不足所以氣不壯的根本所在。此後,只要是為了維護日本的領土,我們就堂堂正正去做,這樣就對了!

[作者簡介] 石平,1962年生於中國四川省。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88年赴日,神戶大學大學院文化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歷經民間研究機構後,加入評論活動。著有《謀略家たちの中國》等多部書。平成19年取得日本國籍。 

[註] 本文原文題目為〈中国メデ尖閣報道に見る中国の足元〉(從中國媒體對釣魚台之報導看出中國的弱點),刊載於6月21日的《產經新聞》網路版。

郭敏俊 6-28-2012

 

郭敏俊專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