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手的獎牌熱繼續在倫敦奧運會發燒。但是與四年前北京奧運中國首次獲得獎牌總冠軍時舉國歡騰的情況相比,此次的倫敦奧運中國國內的反應稍微冷淡。網路上的反應則有「獲得的金牌只是冷門的運動項目,不值得驕傲!」「優先改善國民生活比金牌數目更重要!」等等不滿與反省的聲音。
奧運開幕翌日7月28日女子空氣槍射擊選手易思玲,為中國取得第一枚金牌。中國媒體大肆報導這個消息,網路上的反應,如「空氣槍又沒碰過,也許很可怕也說不定。」等等冷淡以對。
對未能奪得金牌的選手大都寄予同情,則是此次大會的特徵。奪金有望的男子舉重選手(56公斤級)吳景彪,獲得銀牌時痛哭說:「對不起祖國!」網路上有許多人給予鼓勵:「這與祖國沒有關係,不用太介意!」
圍繞著本次大會首次列入的女子空氣槍射擊,國內媒體的關心全都集中在易思玲身上,而在同一項目獲得銅牌的喻丹選手全然無人問津。網友們紛紛為她抱不平:「這不公平!應該給予介紹。」
之所以有這種聲音,其背景首先是,中國拿手的項目泰半是舉重、桌球之類的冷門運動;其次,易思玲選手回國時出關受到特別禮遇,通過機場的貴賓專用道後受到地方領導們的熱烈歡迎。這件事情受到許多網友的批評:「對金牌選手過份禮遇,應該與所有的選手行動一致!」
此外,女子舉重選手(58公斤級)李雪英獲得金牌之後,她父親李祖民眼睛泛出淚光說:「已經兩年沒見過女兒了!」電視播出這一幕也形成話題,「為了金牌有必要這樣犧牲嗎?」「中國選手變成獎牌奴隸了!」等等意見紛紛出現。
中國為了獲得金牌,投注龐大的經費培訓選手,嚴格管理選手的起居作息。這種作法被稱為「舉國體制」,也關係著金牌的量產。 中國網友對這種作法,認為「運動應該要更有樂趣!」的意見的人不少。
像足球、籃球、田徑之類普及世界性運動的獎牌,中國並不抱有太大的期待,國民當中對此也存在著不滿。
另外,也有「金牌數量多不值得驕傲,無法在普及世界性運動的項目中獲勝,就不能稱作體育大國!」的看法。
同時,也有「四年前,中國在北京奧運金牌數目稱霸全世界時,我們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強國了,可是我們的生活並沒有改善。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把那筆龐大的經費投注到人民的生活上才對。」這樣的反省聲音。
郭敏俊 譯自8-5-2012日本產經新聞《矢板明夫的中國網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