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天在強大的群眾壓力於立法會選舉改選前夕,宣布取消三年內開辦愛國課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期限,並承諾在任內不會將國教科獨立成科。這場由學生主動發起的反對政府洗腦教育的學運,透過絕食與罷課等手段,獲得廣大各階層民眾的響應,十幾萬香港人集結在港府總部向當局示威抗議,終於迫使特首不得不作出妥協。
在這場頗受矚目的示威活動中,無論是學生、教師、社運人士、聲援的民眾、在場採訪的記者,或是出面回應的官員等,所有的人一致使用香港的本土語言─粵語,而不是所謂的普通話或「國語」。學生們不管是宣讀抗議文或是對群眾演講,接受採訪以及與官員對話,都能以粵語侃侃而談,條理分明。
這種情形發生在香港並非特例或不尋常,但是看在「成長」在台灣的我們眼裏不禁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在台灣,特別是台北,如果你進到任何一家便利商店想用台語跟店員買東西,你很可能會遭到白眼,或被要求講「國語」。基本上,整個台灣從深山到海邊全部籠罩在北京語的大環境裏;換句話說,台語在台灣已經成為稀有物種了。
過去香港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香港人仍然使用他們的語言,在家裏、在學校、在公共場所、在官廳、在議會,以及電台廣播所聽電視節目所看,無處不是粵語的環境。由於英國人尊重當地人的語言與文化,近百年的統治不但使香港成為一個民主法治的現代國度,母語更成為學校教育與官方的語言。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學生與官員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與溝通的原因。
香港在赤色中國成立前後,接納了許多逃難的外地人,這些外地人在返鄉無望之下以香港為家,學習粵語,他們的下一代都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事實上他們大都融入香港的社會,變成香港人了。
反觀台灣,在台灣佔有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在外來流亡政權的威嚇與洗腦教育下,不到五、六十年的時間,就把自己的母語拋棄了。今天,有幾位大學生能像香港學生那樣,不但勇敢為抗議當局的洗腦教育政策挺身而出,更能以母語侃侃而談?
期待有朝一日,台灣也能像香港一樣,從幼稚園開始到各級學校都能以母語教與學,在家裏、在學校、在社會處處都能聽到台語。因為,「國語」是一個殖民者加在被殖民人身上的烙印,更何況聽到「國語」會令人感到十分不自在。
郭敏俊 9-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