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歡迎以「非暴力抗爭」長期對抗國民黨政權的蔡丁貴教授來美國巡迴演講──
八月中旬,利用暑假前往麻州訪友並專程造訪首都華盛頓。
經過六小時的夜間飛行,早晨到達波士頓。好友阿博駕車帶領我行經市區,特意讓我看看不久之前發生的馬拉松爆炸案現場,並繞了哈佛大學的一部份。之後,離開市區向北前往,沿途一片翠綠,原野風光,景色怡人。不久,從公路折入一條小徑來到一處密林,好友在停車場停妥車時,早上的陽光透過濃密的林木照射在一棟小木屋的屋頂與正面,頗為醒目。
我從停車場快步靠近它,好友在旁告訴我,這是仿造的梭羅小屋。高中時讀過梭羅的《湖邊散記》(Walden),書中所描述的那種崇尚自然簡單過活的隱士形像依然清晰在目。懷著肅穆與崇敬的心情進入狹窄的屋內,面對一座古樸的壁爐,兩片長窗分別開在左右兩璧的中央,一具單人床緊鄰右側牆壁,左側門邊置放一套簡單的桌椅,一只小搖椅擺在火爐前。而梭羅兩年之間漫步沉思寫作耕種於湖濱的Walden Pond小湖就在下方不遠處。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 ~ 1862)雖然在世只有四十五年,卻為世人留下豐富的精神遺產。據Wikipedia,他是著名的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廢奴支持者、自然主義者、抗稅者、環境開發批評者、測量員、歷史學家、先驗主義的先驅;此外,他所倡導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也與謳歌生活簡樸接近自然的《湖邊散記》同享盛名。梭羅熱愛東方的印度哲學,印度的史詩《婆伽梵歌》(Bhagavata-Gita)是他生活於湖邊時所愛讀的一本書。
一位當代的華爾登派學者Ken Kifer對梭羅作了如下的評語:
梭羅的銳利洞察力與無懈可擊的論點,隨著時代之推移愈加強壯愈加卓越‧‧‧。看似與梭羅住在華爾登湖邊一事毫無關的許多重大事件,卻深受他的影響,包括國家公園體系、英國的勞工運動、印度獨立、民權運動、嬉皮革命、環保運動、回歸自然運動等。今天,梭羅的話被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意志主義、保守主義等不同思想的人士們盡情引用。
毫無疑問,梭羅不僅是思想家也是行動家,更是今日對抗不公不義的政權所採用的「公民不服從主義」「不合作主義」「非暴力抗爭」之始祖。
郭敏俊 8-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