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有25萬人為洪仲丘冤死站出來,將凱達格蘭大道及鄰近道路擠得水洩不通,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年輕人,而其中大多數又是平生第一次走上街頭向執政者表達不滿的年輕人。台灣並不是讓許多海外台僑因連輸兩次大選而灰心的故鄉,相對的,台灣充滿活力,台灣充滿機會;台灣的年輕人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再讓不公不義的事情一再發生。
2003年8月3日可說是改變台灣進程的一個轉逆點。奉行非暴力抗爭主義,長期以來在街頭對抗不公不義的殖民政權的台大教授蔡丁貴台灣阿貴,前天在他此次美國巡迴的最後一站舊金山灣區的演講上,作了以上的看法。他接著指出,這些年輕人又在後續的「挺大埔」、「拆政府」行動上勇敢的挑戰威權,並以負責的態度承擔後果,紛紛自首大有不懼被關的氣魄;這些成長於自由與民主的一代與我們這些成長在白色恐怖陰影的「有耳無嘴」的世代,有很大的差異。回顧自身,同這些年輕人一樣年紀時,在洗腦的教育之下,除了課業或事業之外,鮮少關心社會不公義的事情,更無台灣意識。對照之下,新世代比我們更早覺醒,更有主見,也更積極。可以預見,「反核四」、「反服貿」、「罷免馬意立委」等議題上,年輕的一代將會是主力。
欣見台灣年輕人的勇氣,以及所謂「後浪推前浪」、「英雄出少年」,一向主張「寧可燃盡,不願腐朽」的老年革軍阿貴更發出豪情壯志,願「以身作橋,以軀作梯」作前鋒充作這些年輕人前進的墊腳石。
此外,阿貴更打出「2020建國成功」的道路藍圖,鼓勵鄉親們為台灣獨立建國的大業繼續共同打拼。亦即,在明年接續而來的七合一選舉上擴大地方執政版圖,及贏回2016年的總統大選,經過四年的深化台灣意識,再度贏取2020年的總統大選,在全國人民的要求下,通過制憲正名的民主程序,成為「台灣國」。
而贏得各場選舉的關鍵,在於「團結」二字。不團結一向是台灣人的弱點,容易被敵人分化,這也是到現在仍然處於被外來政權餘孽踐踏的主要原因。我們必須改進這種致命傷的缺點,自我反省,找出原因,尋求對策。不團結的原因,在於台灣人的文化:不善溝通。不善溝通,具體說就是,要人體察自己的意思、開會不說會後一堆意見、指責多於鼓勵、缺乏協調的技巧、善待外人苛求自己人等等。其實,只要目標一致,雖然意見不合,也須互相容許。只要理念一樣,不必在乎行動細節,彼此尊重。只要是在同一陣線上,就是自己人;對自己人,以建議代替批評,以鼓議代替責難。更進一步,以非敵即友的策略去團結中立者,擴大陣營,弱化敵營。
總之,台灣的活路在於台派的團結,而民進黨是眾所期待台派大本營,其頭人的不合與齟齬全攤在台灣人的眼中,如何贏得民心重新執政,黨內團結是當務之急。
阿貴語重心長,鄉親們都感受到了。
郭敏俊 9-2-2013
![郭敏俊專欄](http://www.taiwanenews.com/picture/t3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