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草與露》讀後感

郭敏俊

《草與露》一書收錄十篇短篇小說,雖然情節各自不同,但是每篇小說所隱含的意念是一致的:天不絕人路。在任何困境下上天總會開一扇門,「一支草一點露」,本書的壓軸篇〈草與露〉就是這句台灣俗語的簡稱,作者更以《草與露》做為書名。

〈姓〉描述一位女醫師的種族與異族通婚的文化差異及婚變;〈起訴〉描述一位留學生妻子開雜貨店被惡意中傷的故事;〈最微小的〉描述一位在銀行認真工作的女性的奇遇;〈重生〉描述一位女性在喪夫之後的不幸遭遇以及從信仰中領悟出生命的意義;〈比鄰〉描述一位以手段獲取利益的女性;〈路遙知馬力〉描述一位以真才實學與打拼最後獲得昇遷要職的工程師的故事;〈碼頭春曉〉描述一位憑著細膩的心思與美術才能從街頭藝術家獲得賞識重用的故事;〈錯〉描述一位寬恕先生不當行為的心理轉變過程;〈布麻瑞〉描述一位家庭關係複雜的青年從父祖輩的陰影中破繭重生的故事;〈草與露〉描述一位自小為家族付出及婚後因連生七位女兒被兄弟排擠而自立門戶的奮鬥故事。

除後面的〈布麻瑞〉與〈草與露〉二篇以台灣為背景之外,前面八篇都以美加為背景。作者巧妙地在小說中刻劃出台美人在生活與工作上所面臨的語言障礙、文化差異、職場歧視,甚至種族歧視諸多難題,同時也點出台灣社會存在以久的重男輕女兩性不平等的觀念。尤有進者,更藉著異族通婚的外人觀點指出台灣人的個性:膽小、貪小便宜,對喜歡的事都不敢全力以赴,對不公義的事也敢怒不敢言!

此外,作者以借景的手法描述小說中人物喜怒哀樂的心境,令人拍案叫絕;而大部分的故事都有意外的結局,令人感動。類似的筆法,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上,足見作者的敏銳觀察力與想像力。而最讓人感到親切的,就是在書中讀到久未使用或聽到的道地台語。在台語日漸式微的今天,尤其身在海外,乍見罕用的語詞,再度勾起從前的記憶,溫習尚未受到華語污染的原汁母語。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在母語上的用心。

誠如作者在序言中自述,《草與露》是「書寫台美人於衝擊逆境中重建自信的過程」。的確,作者傳遞天不絕人路的訊息,這點是相當成功的。

郭敏俊 9-3-2013

[附記] 《草與露》一書是作者廖碧玉隨夫婿黃文勇牧師自加拿大遷居北加州灣區後,於事工之餘專事寫作並發表於《公論報》《太平洋時報》等刊物的精選集。

《草與露》
作者:廖碧玉
出版社:玉山社
初版:2013年4月

郭敏俊專欄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