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自華盛頓DC飛到波士頓,隨即來到著名的波士頓港。
1773年12月16日的夜裡,三艘滿載茶葉停靠在波士頓港的東印度公司的貨輪,被百餘名英國殖民地的民間反抗組織「自由之子」(The Son of Liberty)趁夜登上,並將所有茶葉一捆一捆拋進海水中。這個事件引發隔年4月掀起的美國獨立革命。
1765年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頒布《印花稅法》,規定所有民間的交易或契約都得繳稅;1767年頒布《唐森德條例》(Townshend Acts) ,提高稅收以支付殖民地執法人員強化取締走私。對殖民政府的強徵暴斂,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率先抵制,並宣稱他們「在國會沒有代表就沒有義務繳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ves) 。1773年英國頒布《茶葉法案》獨厚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易之後,引起居民強烈的不滿,加劇居民的抗爭運動,終於爆發傾茶事件。
挑戰殖民者權威的「傾茶事件」,最終導致被殖民者紛紛起義爭取獨立的革命戰爭,是波士頓居民相當引以為傲的一件事。鄰近波士頓市的Charlestown樹立著一座與首都華盛頓一模一樣的獨立紀念碑,紀念1775年的邦克丘戰役(Battle of Bunker Hill)。高聳的紀念碑,代表波士頓的光榮歷史。
距港邊不遠的原州政府(the Old State House) 古老建築,二百餘年在此向世人見證波士頓港的「傾茶事件」,以及1776年美國開國先賢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在二樓陽台向聚集在門前興高采烈的波士頓居民宣讀《獨立宣言》。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台灣人興高采烈的慶祝台灣獨立,如同237年前的波士頓居民一樣。
郭敏俊 8-26-2013
[附圖] 台灣版「傾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