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解析 《最高領導者的條件》 的第三篇。討論該書第一章第一節「領導者的首要條件」。在此章中,李先生所言「信仰」就是「宗教信仰」,尤其對他自己而言,專指基督教信仰。
李先生開宗明義的表示,下引:
〝擔任總統期間,信仰也是我最大原動力。如果有人問我領導者絕對不可以或缺的條件,我的答案是「信仰」。換言之,信仰堪稱是領導者首要條件。〞
〝我一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神與自己同在,一定會伸出援手。...... 。讓我充滿力量面對足以左右國家命運,一場又一場孤獨的戰鬥。〞
對此在下要敬問李先生,〝 若李總統當時的幾位政敵也都是十分虔誠基督教徒,這位神應當幫誰才好、才對呢? 〞
李先生又言,引如下:
〝遇到類似困難,我一定拿起《聖經》,首先對神祈禱,然後打開認真閱讀,求神賜予智慧,為我指引方向。〞
他再特別舉出在1988年,因蔣經國突然過世,他意外晉升為總統事件,引如下:
〝我原本無政治野心,也沒想到政治鬥爭竟然如此血腥慘烈。深陷漩渦,我便又打開《聖經》,對神禱告「我該怎麼做」。結果,〈以賽亞書〉第37章35節為我指點了迷津。「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
〝讀到這句話,我在內心告訴自己:「如果這是神的旨意,我也只能背起十字架了。不管遭遇多大艱難,為了台灣下一代,我都要奮勇向前。」〞
在此,讀者先需要了解李先生「打開《聖經》」的意思。本人曾在他以前著作裡得知, 此為「隨意翻開到《聖經》某頁」。李先生及其夫人這種習慣作法,無異於許多佛道教善男信女遇到困擾,常到廟裡抽一根簽,問神旨意。
在上引中,李先生那次正巧翻到〈以賽亞書〉第37章35節,很心慰的自以為得到了神的旨意,要他去拯救台灣的下一代。假如他繼續讀了接下一節 (36) ,如下引:
〝耶和華(神)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以色列的入侵敵人) 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
李先生將要如何解讀神的這個旨意呢?對此種《聖經》的神之「保護拯救」方式:一夜間殺敵千萬,流血成河,李先生還敢瞎說什麼「沒想到政治鬥爭竟然如此血腥慘烈」呢? 在1988-1990年 間,國民黨的政權惡鬥中互相殘殺多少萬人呢?
目前在台灣 ( 過去四、五十年也是如此),泛佛、道教徒佔85 % 以上,而基督教徒佔不到 5 %。李先生這種擁有「血腥殘殺千萬人」神(或稱為上帝)之「信仰」,真是自由民主台灣任何想要當「最高領導者的首要條件」嗎?
李先生在此節裡,述說《聖經》對其政治生涯有多大的幫助,卻又說,如下引:
〝我這樣講並不是要將神與政治連上等號,以宗教影響政治,畢竟教政一體是中世紀做法,現代社會兩者當然必須區分。〞
對於李前總統的政教觀,在三篇拙文 ( 見本專欄 ) 已有詳論,故在此不再贅述。
最後對於李著第一章首節可做個小結;李先生極強調自己的信仰以及所受之影響結果,自認為那些認識及經驗,應該是全臺灣人民必要共同接受的真理。這是他思想上根本的盲點。以他 86高齡以及12年的總統經歷,他這個長期造成的盲點是無人 ( 只有神 ) 能幫他改正得了!
(作者是洛城退休海洋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