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開打牛津(AZ)疫苗後,大家關注何時開放邊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向媒體透露,解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接種過武肺疫苗的入境者,通過血清中和抗體濃度檢測後,居家檢疫可從14天減為7天;第二階段為國內疫苗施打率達6成,入境者不須居家檢疫。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3/27)說,幕僚會議已開始討論解封策略。指揮中心下午表示,放寬疫苗接種認定僅針對邊境解封,沒有必要修改目前不可採購中國疫苗的政策。
評 : 想要台灣國內疫苗施打率達到6成,要台灣國境解封恐怕還要等到2022年。
陳時中接受《聯合報》專訪今刊出,他表示,解封將分兩階段鬆綁邊境管制,在國人疫苗接種比率不足時,入境者持海外施打疫苗證明,就可比照「中低風險國家」申請縮短7天檢疫,這也包括中國疫苗,主要考量是面對這些問題時台灣很容易泛政治化,為免捲入無謂的辯論,傾向「不管哪一國的,有打過疫苗就好」,目前於內部專家討論階段。
對此,陳宗彥今上午向《蘋果新聞網》表示,目前解封兩階段思考方向,就是基於解封後要如何確保國內社區安全,必須降低染疫風險,不要對民眾造成威脅;指揮中心雖然尚未在正式會議討論解封策略,但相關幕僚會議中確實已開始討論。陳指出,邊境解封參考依據之中最關鍵的是疫情變化,加上世界各國紛紛開打疫苗,因此指揮中心現在不僅隨時關注各國疫情變化,還要監控各國疫苗施打情形、施打疫苗後的疫情變化,更何況許多國家選擇施打中國科興疫苗,必須納入評估。
♦指揮中心:中國其他廠牌疫苗臨床試驗最終結果尚未發布
邊境解封對於持海外施打疫苗證明者入境可比照「中低風險國家」申請縮短7天檢疫,陳時中稱包括接種中國疫苗者,是否包含科興疫苗?是否代表陳時中替中國疫苗背書?有專家認為這樣做對社區風險仍在,是否把民眾健康當成籌碼?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今下午疫情記者會說明,中國疫苗不是僅科興一種,其他疫苗也有公佈臨床試驗報告,只是最終結果尚未刊載在任何醫學期刊,也尚未取得WHO、美國FDA等許可;面對中國疫苗,台灣除了採購有法規限制,目前也沒有足夠科學證據可顯示保護效果。
不過,羅一鈞也說,現在認可施打中國疫苗者可能不只台商,也包含一些其他國家有施打中國疫苗者,讓打中國疫苗者有一條回家的路。況且,不論有沒有接種,我國都有14天居家檢疫的要求;指揮官陳時中的想法是,國內疫苗接種涵蓋率不夠時,能有第一階段小規模解封方案,入境有疫苗接種證明,可比照商務人士第7天提前自費檢驗申請,項目除了PCR檢驗,還需要檢驗抗體。
羅一鈞強調,抗體檢驗上確實還有科學、技術面考量,像是打完多久驗才有效果、抗體檢驗標的是否符合疫苗的特定蛋白等,科學面向還需要提給專家討論。羅指出,初步非正式意見交流中也有專家提出擔憂和疑慮,所以需要搜集更多國內外對於疫苗接種後抗體檢驗可信度等資訊,已有請專家小組和研發組去評估,要評量抗體檢驗對於接種過疫苗者的可行性和效用是否足夠,因為仍有很多技術面和科學面的問題還沒有答案。
評 :既然台灣疫情指揮中心認為中國疫苗尚未取得WHO、美國FDA等許可;也沒有足夠科學證據可顯示保護效果。台灣何必讓接種中國疫苗者入境台灣?這不是自打臉嗎?
羅一鈞說,美國CDC在3月初也指出,打疫苗後的人做抗體檢驗有準確度疑慮存在,因此,找到夠好的抗體檢測工具用於邊境解封,會成為當前政策規劃主要需要克服的難題。
♦指揮中心:規劃開放疫苗認證 僅針對邊境解封
陳時中接受媒體專訪提及開放中國科興疫苗是為避免泛政治化。羅一鈞說,放寬海外疫苗接種者可以入境,入境者須提出海外接種疫苗的證明,但此證明只是供查看入境者接種疫苗的完整性,比如像是疫苗廠牌、接種日期及兩劑施打的間隔時間等,也可避免假文件,但這不是縮短居家檢疫的絕對文件,只是要避免糾紛。羅說,若入境者於入境後7天要解封,必須自費申請PCR檢驗,且結果須為陰性,血清中和抗體濃度也要達一定標準,才可以縮短居家檢疫。
外界質疑,我方承認施打中國科興疫苗的人可以入境,是否為承認中國疫苗可以來台,往後要不要修法准許中國疫苗可以進口?羅一鈞說,為了邊境解封,只是承認入境者可能在海外有接種中國疫苗的事實,因接種者都會留下打疫苗的紀錄、接種的疫苗也可能是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政策是一體適用,不是只針對中國。
羅一鈞說,開放疫苗認證政策,僅是針對邊境解封,沒有必要修改目前不可採購中國疫苗的政策。(沈能元、許稚佳/台北報導)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