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美中外長通話 川普上台後第一次 WSJ:透露北京願對話

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24日指出,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24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話時,強調川普政府希望推動能夠增進美國利益、以美國人民優先的美中關係發展。魯比歐在談話中也說,美國重視對區域盟友的承諾,對於中國對台灣與南海的脅迫行動極為憂心。

布魯斯說,魯比歐與王毅通電話時還討論了其他雙邊、區域及全球等重要議題。

華爾街日報(WSJ)分析,魯比歐長期以來對中國持批判立場,川普總統就職後美中外長首次通話,透露北京已經做好準備要跟川普團隊對話,即使川普團隊裡包括過去對中國不友善的成員。

魯比歐是2020年川普第一任期最後一年時,被中國兩度制裁的少數美國官員。華爾街日報分析,美中外長通電話顯示北京準備好避開制裁與魯比歐溝通,川普上台之後則展現願意與北京協商的態度,並沒有一就職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

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稿,王毅在電話中呼籲魯比歐「找出中美在新時代中的相處之道」。新聞稿寫道,王毅奉勸魯比歐要「好自為之」(conduct yourself well)。

華爾街日報分析,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稿,王毅與魯比歐通話時特別提及台灣,凸顯了台灣可能是美中關係裡的敏感話題。報導指出,川普尚未說明將如何處理微妙的美國對台關係,僅表示台灣當局應該提高國防經費。

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稿,魯比歐在通話中對王毅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希望台灣問題由兩岸和平解決。

競選期間,川普曾經表示考慮對中國進口商品祭出60%關稅。川普就職後則說,如果北京沒能阻止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最快自2月1日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不過,川普同時透露,至少在4月1日之前,與中國高層仍有談判空間。4月1日是川普下令對中國貿易政策措施提交檢討結果的期限。

另外,觀察人士發現,中國外交部最近悄悄將「盧比奧」的名字,變成新譯名「魯比歐」,這無疑是官方在對制裁盧比奧解套,北京制裁名單雖不會撤,但譯名可以改,這樣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和被制裁的美國議員「盧比奧」就不是同一人了。

2025-01-25 worldjournal.com

 

王毅送魯比歐1句「好自為之」 3細節你看懂了嗎?

 

中國外長王毅24日同美國國務卿魯比歐通話時說的一句「好自為之」引發關注。央視旗下「玉淵譚天」昨從三個細節解讀王毅引此成語的用意,一是嚴厲警示魯比歐「若仍堅持反華會有什麼後果,你看著辦吧」;二是提醒魯比歐不要一上來就踩了中方在台灣問題的紅線,把關係搞僵;三是中美元首通話說明有意願共同解決現存障礙,反華的魯比歐要「好自為之」。

據玉淵譚天昨發布題為「三個細節看王毅魯比歐通話,王毅為何勸對方『好自為之』」視頻指出,第一個細節是了解「好自為之」的用法,這個詞最早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本意是在講做國君的人,什麼事情都自己處理,能力再高也走不遠,意思是客觀的「喜歡親自去做」,後面才多用來勸誡一個人要妥善安排好自己的事,否則就要自己承擔後果。

「因此這個詞的詞源場景,其實是非常中性的表達,但是傳遞出來的意思,又是警示他人,可見外交用詞的巧妙之處,既有大國的風度,又嚴厲地提醒了對方。這句話潛台詞就是,中美兩個大國關係世界,若堅持反華立場,到時候有什麼後果,你看著辦吧,同時也是在提示美國政府,這四年該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

細節二是,王毅提醒魯比歐,台灣問題是重點。魯比歐過去是國會議員,國會議員在台灣問題上,更多考慮的是政黨利益、地方利益、個人私利等,而不是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因此,魯比歐第一次做國務卿,談問題前,我們肯定要提醒他一下,因為台灣問題是中方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因此,此次雙方通話就台灣問題大篇幅地表述,就是表明雙方不希望一上來就把關係搞僵,希望維持中美關係的基本穩定」。

細節三,中方此時說出這四個字,源自於中美元首上周五的「快節奏」通話,以及元首通話後一周,兩國外長就開展通話,如此快的節奏很少見,且王毅又是「應約」通話,這代說明兩國元首有意願共同尋求方法,解決現存障礙,畢竟有些話還是先說在前頭。

「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如何開,一開始的方向不能錯,好自為之,在明白『好』的同時,還得『自知』,希望美方能真的讀懂中方的善意提醒,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據分析,「好自為之」是中方罕見的嚴厲外交辭令,過去曾對前任英國首相蘇納克、南韓總統尹錫悅使用。有中國官媒背景的公眾號牛彈琴也稱此說法「很直接」,代表中方並未忘記魯比歐過去的涉華言論,未來將「聽其言觀其行」,若有交鋒,「中國有的也會堅決頂回去」。

華爾街日報說,在中國外交部的紀要中提及王毅告訴魯比歐要「好自為之」,但在新華社發布的英文版記述無這些措詞。此一「技巧」顯示習近平想在試圖和川普政府打交道,與保持他對中國百姓的強人姿態間取得平衡。

2025-01-26 worldjournal.com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