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唯識(唯心)論的一個簡單論證
且不論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如何由心識所變現,單問:人的身體-機關無比巧妙的五臓六腑、四肢百骸,如何是由阿賴耶 或種子識變現?又例:見一美女,有人迷愛、有人妒恨、小孩則無反應,這些只是觀察者主觀的反應。但此女的大腦、五臟六腑則仍是緣生無常變異中的客觀存在。
十八世紀英國哲學家的柏克萊(Berkeley)的知識論系統即主張:存在即被知覺(to be is to be perceived),人家問:那個沒有人知覺時的山河大地豈不存在了?Berkeley 答說:是神在知覺這一切。我想除非 把阿赖耶識 認係就是全能全知的上帝,否則亘古以來的日月星辰諸緣起萬象如何由識心 生起?但是佛教不承認 這種形而上的無限識心、上帝、道體或無為法!
佛陀本人只承認人的巧妙身體乃是由因緣而現,巨大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萬物品類更是由諸因緣而生起,至於是什麼樣的因緣條件仍要客觀研究才能知道。佛陀的基本智慧應是:我們對外物、自己、他人的三種知識是相互依存的,三缺一則不成。比如沒有 外物(色)的知識就沒有關於 自己心裏想什麼及 他人心裏想什麼 的任何知識。唯識宗把 色(外界)還原為心識,實即違反了佛陀的心色互相依存的緣起論。
2)兩個世親?
二人可能都活在四世紀,一個是小乘部派,寫出巨著《俱舍論》的世親;另一是唯識宗祖師無著的親弟-唯識之世親。俱舍論世親 可能比 唯識之世親 還早數十年。同樣都是佛教大論師,二人論著卻從沒提過2世紀之大乘論師龍樹的《中論》。
小乘世親之不提大乘 龍樹還算有理由。《俱舍論》(已發現梵本)一出,一切有部的眾賢論師即寫出大部頭、長約百卷的《順正理論》及《顯宗論》來駁斥之。此二書僅存玄奘之譯文,未現梵文原本,故印度及西藏及洋人都不注意,其命運和更早期的玄奘譯二百卷的《大毘婆沙論》一樣。若是以上提到三大部頭書都出現梵本,現在死氣沉沉的世界佛學硏究恐要大大改觀了。
大乘唯識的無著論師約略有提到 龍樹- 見其「順中論」,幾頁短文,其文義因古代翻譯問題,意義不太明確,是否真是 唯識的無著親作,應該存疑,因為它無梵本或藏譯對比,此文大可存而不論,中文 大正藏有許多這類可以存而不論的大大小小無數文本。
無著之弟 世親寫了無數部論著-號稱「千部論主」之美喻,卻從未提過龍樹的大名,這也是很奇異的事情,很可能他本人反《中論》的空義-按三、四世紀之 彌勒、無著的《瑜伽師地論》是唯識宗第一本百萬字論著,觀其全文似乎沒有提過龍樹,第36卷「真實義品」內又包含 反龍樹空義的勝義不空主張。
傳統說法是,原學小乘作《俱舍論》的世親後由其兄無著勸說改信大乘,幾乎 無着的著作他都有寫註疏,例如無著的《攝大乘論》《辨中邊論》世親都有註疏。
世親晚年寫的小作品:「唯識卅頌」(中譯文長僅六百字,一頌四句五言,共20字x30頌,梵文應為32音x30頌)根本不可能和 另一個世親的十萬字的俱舍論相比,但是卻被唐玄奘 參考綜合印度大十本註釋(十個註釋說穿了,都是對30頌內的名相作出自己的解釋,成一家之言),成約十萬字的《成唯識論》。這其間一定涉及過度詮釋(over -interpretation)的問題,觀各家詮釋差異之大,卻硬生生被揉合成一本書,後來的中國人幾將《成唯識論》視為 玄奘本人最偉大的一本佛學譯述。
在大乘唯識的世親之諸多論著中從來未提到自己早年寫的《俱舍論》及 眾賢論師 反俱舍的《順正理論》這又是非常奇怪的,而無著本人也從來未提到這二本書。好像大乘唯識的無着及世親都不知《俱舍》的存在、或根本完全無視它的存在(按,俱舍論的價值是公認的,迄今西藏千年來仍為僧侶必修課)。再加上未提及 早二百年的龍樹,這讓現代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也讓我覺得:三、四世紀間印度存在二個世親、甚至三個,都是合理的猜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