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回首頁
 


奇思異想集 90

◎ 林良彬

佛法為什麼會區分真、俗二諦?

《大智度論》第一卷釋「如是我聞」四字已經提及「我」的涵義。問題出於:佛不是一直強調 「無我」嗎?但是經文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此「我」不正是「無我」所欲否定的嗎?佛說不可能有矛盾的啊!?這就必須有所說明:此中的我是無我之我,由先了解空無我(這是勝義諦或真諦、佛證的真實、真理),才能繼而了解經中提到的「我」是假名我(這是世俗諦),吾人須知這個「假名我」有二層涵義:1)無明凡夫都把這個假名我當成真實的實體我、不空的我。這也是龍樹所一直破斥的自性見或常見、有見。2)經過勝義空性洗禮的智者已知道假名我只是如幻的假名我、無我之我,不再依名執實。1)是無明覆蓋的凡夫世俗。2)才是智者所見的世間真實或聖者所見的無顛倒世俗。《中論》最早的註釋-青目釋第24品,很明白地解釋其中內容,我再引一次文:「世俗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顛倒,故生虛妄法,於世間是實。諸賢聖真知顛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無生,於聖人是第一義諦名為實。
諸佛依是二諦,而為眾生說法。若人不能如實分別二諦,則於甚深佛法不知實義。」
學佛首先必須了解這個重要的分別,吾人可把「我」換成x,代入任何名詞,這即是:《金剛經》佛說:「一切法(x)即非x,是名x」句型,這句型其實已藴含了真俗二諦的區分。
按佛陀的中道以真諦和俗諦的區分來說明,這是《中論》的核心重點,茲以「八不」來說明:真諦破生(有)、來、一、常 等見,其實皆是因對方主張 有絕對實有,故破之而說:不生(不有)、不來、不一、不常。俗諦則是破滅(無)、去、異、斷,實因對方認為 你既破了生來一常等,就以為一切將全不存在,全斷無、全斷滅了,故而說:不滅(不無)、不去、不異、不斷。須知世俗諦仍是宛然有、假名有,故非斷空之惡取空。
真俗、理事合觀,即是善取空,體達 諸法實相- 真空妙有之一真法界(此假名一一法之妙有義,並非絕對真心之妙有義)!
一切諸法畢竟空、畢竟幻化無實。深觀勝解這個永恆真理即是:於一切法無所有、無所得、無依無住!達此即是佛!凡佛說法,皆以假名說(不依言執實,執實即執不空)上述真理。若執言說相、執文字相,實語(包括佛語)亦成虛妄!在言如是,心行 亦爾。
用現代語言說,釋迦、龍樹及彌勒/無著三聖的無上甚深義是一種「語言哲學」:
1)指出語言或概念(唯識宗則說心識了別)的不實本質,超越語言,進入般若無分別智證 不可說的真如。(如理智-見x不是x)
2)再從空出假,所有的語言 知其無實,只是假名,用而無咎。(如量智- 見x又是x)
關於這點,三聖是同一的辯證態度,1)如理智(勝義諦)2)如量智(世俗諦)其實是一體之二面,真理只有一種,沒有二種!
————————
下面再引 王恩洋約百年前寫的文章- 大乘起信料簡駁議答辯- 一段文有助理解 佛法甚深實相二諦、一真法界(真俗無礙、理事無礙):
「一切佛教二諦所攝,勝義明空以顯實相,世諦說有以明緣生,是故 一真法界無我無法無作者受者,而善惡因果法相不壞。⋯ 此所謂 勝義皆空,一法不立;世諦故有,萬法(一切x)俱彰。空有兩輪攝佛法盡,法性緣生說聖教盡。而此兩輪相依而立,依法緣生始言法空性,依法空性說實緣生,不即不離、非一非異,⋯離俗無真,離真無俗,世諦、勝義諦(勝義諦又名真諦)平等平等,此之謂我佛說法 所說一義(所說的惟一道理)。」

林良彬奇思異想集

台灣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