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最近移民的同鄉,都是為了子女的前途和他們將來的生活,想盡了各種辦法來到美國。其中有不少的家庭,把子女留在美國,父母又回到台灣賺錢。他們以為他們的子女,只要在美國進入好的學校,他們將來的前途就是光明。許多隻身來美國留學,而後又成家立業的同鄉,時常向他們在美國出生的子女這麼說﹕
“你們的老父老母像你們這麼小的時候,那有這麼好命啊﹗那有天天吃魚吃肉。那時,只有拜拜的時候,才有機會吃雞肉、鴨肉。那有像你們這麼好命,出門有車。上學也不要掃地,也不要清廁所,。。。你們還不好好唸書,成天只會聽那種吵死人的音樂,玩電動玩具。”
我們這些來到美國的台灣人,倒底是不是真的幫我們的下一代,找到一塊他們可以永遠安逸生活的地方﹖這樣是不是就算,對我們的下一代有了交待﹖趁這次返鄉的機會,我極想從女兒在台灣生活的感受來發掘,我們應該怎麼作,才能對下一代有所交代。
當我向女兒說,我們一家人將去台灣住一段時間的時候,她們隨即回答,
“是不是電視上看到的那個吃狗肉,在鴨上放上毛蟲一齊煮的地方﹖是不是連蛇都拿來吃的地方﹖是不是。。。”
我趕緊打斷她們的話,很慎重地告訴她們,“不是的,那只是電視上報導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並不是普遍的現象。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妳們的爸爸媽媽生的地方,長的地方﹔還有許多妳們沒有見過面的親戚住的地方。”
她們就在這樣對台灣毫無印象,毫無認識下,隨著我們回到了台灣。
一回到了台灣,我們夫妻倆人馬上打聽學校,希望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讓孩子們學學台灣話,還有漢字,過著和其他台灣小孩子一樣的生活。
我的一生怎麼也不會忘記,那天帶著孩子到學校的情景。我們牽著女兒的手,緊緊地握著。我們要她們感到十足的保護,尤其在這個語言不完全通,環境完全陌生的地方。我們仔細地看看學校的設備,和學校人員詳談課程的內容,作息等事情。我也一面注意孩子們的反應。我沒有看到她們的好奇、興奮的表情。我很耐心地告訴她們,
“妳們要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過著和其他台灣的小孩子一樣的生活。最初會不習慣,過了幾天就會好。”
她們也都很溫順地同意了。直到最後,我們到去察看廁所的時候,我看到女兒們兩眼含著淚水,以祈求的聲調說著,
“爸媽,如果你們堅持我們一定要來上學的話,我們會來幾天看看,可以嗎﹖”
女兒們的話還沒說完,我看到我的太太緊緊地抱著女兒們的手說道,
“你們不必來,媽媽在家裡教你們。”
當我看到那幅母女相依情景,我是又感動又痛心。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卻必要在感情和理智的衝突中作決定。我們的理智是多麼地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作一個台灣人﹔但是,在看到台灣的環境後,我們的感情卻是那麼地不忍心,讓她們經過那麼多的痛苦。
就這樣孩子們幾個月來,都是留在家裡,只有在我們出外的時候,帶她們一齊去。有一天,我回來,看到妻子用手指向房間,要我不出聲。我從門縫一看,卻看到兩個女兒,用台灣話玩得很起勁。她們的台灣話講得那麼好。我第一次感到台灣話這麼好聽。但是,我的眼睛卻濕潤起來,因為我感到她們,只不過是會說台灣話的美國人。我要如何作,才能對下一代有所交代﹖(待續)

